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

    禁烟不能只依赖发文

    郑 文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9日   02 版)

        作为全国第一个地方性控烟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实施14年来竟然没有开过一张罚单,引发热议。“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如何增强可执行性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修法之际,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黄亚英的观点得到许多人的认同。

        禁烟法规实施14年,竟然“零”罚单,这并非深圳特例,湖北武汉也一样。经两次修订后的武汉市“禁烟令”,自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以来,也没有开出一张罚单。禁烟法规沦为一纸空文,成为当下我国禁烟难以推行的真实写照,这着实值得人们反思。

        公共场所禁烟是一项公共服务的内容,如果仅仅满足于禁烟法规的草拟,只通过发发文件来管理,显然是行不通的。这种发文依赖症的后果,必然导致法规被束之高阁,起不到真正的宣传和惩戒效果。

        尽管在国家法制层面上还没有出台一部全国性的禁烟法律,但我国各地早已经积极制定相关法规,这是值得肯定的。自2011年1月起,我国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但禁烟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思深圳的禁烟令为何成一纸空文,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恐怕还是民众的认知度不高。到目前为止,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人,被动吸烟者超过5亿人。但是,中国公众对于吸烟危害的认知度却相当的低。一项针对全球15个国家的吸烟者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国只有不到10%的人不赞成吸烟,为全球最低。

        吸烟人群庞大,禁烟难成社会共识,故此,禁烟就成了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在所有的地方性禁烟令中,也普遍存在着执法主体不清、处罚措施单一等弊病。法规的先天不足,必然导致后天执行缺乏效力。一纸缺乏效力的规定,惩处无方,监管无力,如何不让公众对此失望呢?

        面对着社会公众对公共场所禁烟的呼声,相关责任部门只停留在花拳绣腿的法规文件制定上,离开了可操作性,忽视了公众的民意渠道,最终使得禁烟令成为一厢情愿的愿景。

        公共场所禁烟的确不容易,但禁烟事关公众健康,必须坚持不懈地稳步推进。而政府部门更应该从发文依赖症中走出来,不回避问题,不推诿责任,依靠民意的力量,通过公共决策的程序,才能最终找到禁烟的好路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