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

    探 索

    昆山:法治微电影为普法注入“活水”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9日   05 版)

        3月30日,一个周六休息日,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社区活动室里,几十名居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影《一字之差》。这部不到10分钟的电影被叫作法治微电影,讲述的是因为一字之差引发的企业主与员工间的薪酬纠纷及其解决过程,情节曲折,故事草根。

     

        以微电影的形式,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影像故事说“法”……从去年年底以来,昆山的公益法制宣传让人耳目一新,正悄然改变着传统普法工作宣传形式固化、“板着面孔”说“法”的面貌。

     

    法制宣传换了一种新面孔

     

        去年11月9日,昆山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推出首部法治微电影《幸运的租客》,在全国主流门户网站和昆山本地网络论坛同步上线。片子不长,只有8分钟,以小见大,生活气息浓郁,有警示性与启发性,故事和细节都折射出社会百态和民生热点。影片一经推出,吸引了不少市民网民,点击率一路攀升。

     

        首部法治微电影获得成功后,昆山市法制宣传中心又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合作,开展法治微电影创作活动,今年连续开拍了《女工之喜》《烦“噪”》《一字之差》三部贺岁法治微电影,这四部法治微电影网上点击量突破30万次。

     

        普法微电影的总策划、昆山市司法局局长沈清认为,社会传播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法制公益宣传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否则就难以吸引市民眼球,达不到传播法律知识的目的。“普法工作要逐步摆脱行政化色彩比较浓的现象,围绕对象和受众的喜好和感受来设计工作思路。相比传统的展板、书籍等方式,微电影普法更加生动活泼,短小精悍,易于理解和接受。”

     

        不懈追求,持续创新,是昆山司法行政工作的显著特点,昆山市曾被评为“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称号。昆山此番推出的法治微电影给普法宣传换了一种新面孔,为普法宣传注入了“活水”。

     

    受欢迎源于草根味、平民事

     

        随着昆山法治微电影的悄然兴起,微影院也应运而生。近日,昆山开发区、高新区依托原有的文化设施等在社区、企业建立微影院,定期巡回播放法治微电影。据统计,高新区已建有法治微影院56个,一个月内观看人数超过2万人次。

     

        “要把法治微电影创作活动纳入文化强市的范畴去谋划、考量和定位,深化法制宣传工作中的本土元素,注意反映昆山特色。”昆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雪纯对法治微电影展现的本地元素既给予肯定又充满期待。本地特色、生活故事、草根“民”星,这是昆山市法治微电影共有的“接地气”元素,也是它们受欢迎的原因。

     

        微电影演员哪里来?昆山市法制宣传中心通过和网络论坛合作,在网络上发帖海选演员,从网络和民间招募。不少观看了微电影的网友说:“剧中的小老板、企业工人,就是身边熟悉的左邻右舍,微电影就是在说我们的身边事!”

     

        相比传统普法手段,微电影投入成本小,传播范围广。昆山推出的首部法治微电影《幸运的租客》正式拍摄仅用了4天,后期制作用了10天,却在网络上引来了100多个相关的主题帖、2000多个回复帖、超10万的点击率。

     

    法制宣传对新媒体传播的创新利用

     

        在《女工之喜》《一字之差》中,奥灶馆、亭林园等昆山当地特色符号不止一次出现,让当地网民感到真实亲切。法治微电影受到青睐,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同时也是法制宣传对新媒体传播的创新利用。

     

        自去年11月首部法治微电影《幸运的租客》推出以来,昆山市法制宣传中心全方位运用互联网、论坛、手机、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开展法制宣传,促进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社会化运作。今年3月,通过“牵手”上海大学影院艺术学院,开设昆山法治微电影“创作营”,在全国首推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走一条法治微电影精品化之路。

     

        他们在2013昆山首届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官网提供视频专区,供网友免费浏览。同时与电信、昆山视听APP合作推出手机微电影,通过手机访问WAP网站或手机客户端浏览法治微电影,提升微电影“便捷化”、“平民化”普及力度,探索促进微电影与文化产业、游戏娱乐产业等深入融合。

     

        截至目前,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已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到微剧本70多个。大赛的评委引入国家一级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朱枫,高级编剧张琪,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院长聂伟等专家。

     

        “搭建专业评审团队,鼓励创作精品法治微电影剧本,昆山的普法宣传创新尝试让我们也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挑战。”一位大赛评委这样说。(本报记者 袁 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