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仲春,正是“英雄花”木棉怒放的日子。广州近万名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为郑益龙送行。清明前夕,许多人想念郑益龙。这位武警广州支队副政治教导员,3月1日下午因勇救落水群众壮烈牺牲。3月26日,武警部队追授他“为民献身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让我来”是他的口头禅
3月1日14时26分,潮南籍男青年陈永标在照相取景时不慎坠入水流湍急的珠江。不会游泳的陈永标在水中挣扎,生命危在旦夕。因腰椎间盘突出请假到医院看病的郑益龙正好路过这里。他迅速冲向事发地点,边跑边脱掉上身军装和鞋子,一把拉住准备下水救人的陈永标的朋友吴志平说:“你别动,我来救!”说完,纵身跳入江中。从小在海边长大、水性较好的郑益龙,很快游到陈永标身边。堤岸高出水面约两米且湿滑无攀附物,郑益龙只好一手抓住陈永标,一手奋力划水逆流向附近的浮排游去。江面暗流翻涌,惊慌失措的陈永标死死拽住郑益龙不停地扑打,加之陈永标身高1米74、体重80多公斤,郑益龙只有1米64的个头,营救十分艰难。大约四五分钟后,郑益龙体力明显不支,但他仍牢牢抓住陈永标,没有松手。突然,一个急浪打来将两人冲开,就在这时,岸上有人扔下一只救生圈,郑益龙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陈永标推向救生圈,自己被反作用力推向水流更加湍急的江心。陈永标被岸上群众拖上岸,而郑益龙消失在滚滚江水中。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现场录像,全国亿万观众为郑益龙的壮举而感动。
搜救了3天之后,3月4日晚,郑益龙遗体被打捞上岸。悲痛和震撼传遍四面八方。
危急关头冲在前,是郑益龙16年军旅人生的一贯表现。“让我来!”是郑益龙的口头禅。担负长途武装押解任务,他主动要求:“让我来!”抽组担负重大临时勤务,他主动请战:“让我来!”执勤途中遇到复杂情况,他还是第一个报名:“让我来!”
1998年7月,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郑益龙当时是一名新兵,支队领导安排他留守,他找到支队领导请战:“我会游泳,让我去!”在抗洪一线,郑益龙抬石块、扛沙包、堵管涌,有几次累得吃着方便面就睡着了。抗洪总结表彰时,大伙儿一致推荐,这个小个子新兵荣获三等功。
一本感恩的“账单”
2009年8月的一天晚上,轮休回家的郑益龙从电视新闻上看到京珠高速路发生特大车祸,收治伤员的医院血库告急,危及生命。“单位有事,我要回去一下。”郑益龙瞒过妻子,拦了一辆出租车赶到医院,献了400毫升鲜血。
2010年6月,郑益龙得知中队对面的春华小学是一所民工子女学校,有一对姐弟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郑益龙主动找到学校领导,愿意每月资助300元,直到他们初中毕业。为了不让姐弟俩有负担,郑益龙让班主任以“希望工程”的名义转交。直到现在,姐弟俩还不知道资助了他们4年多的恩人是谁。
入伍十几年,他把对亲人的爱延伸到爱社会、爱战友、爱他人,像一支燃烧的火炬,把爱的温暖无私地传递和释放。“我还欠郑副教导员一句‘谢谢’没说呢……”听到郑益龙牺牲的噩耗,海珠区中队浙江临海籍战士朱恩泽哭成泪人。2009年12月,朱恩泽父亲患肝癌,郑益龙及时发动官兵为他捐款,自己带头捐了800元。朱恩泽父亲去世后,郑益龙特地帮朱恩泽请假,让他回家给父亲送行。
其实,部队里很多人对郑益龙都有一本感恩“账单”。周末轮休,郑益龙会让家庭有困难的干部先走;蹲点代职,郑益龙会主动要求去最偏远的中队;战士徐龙飞想报考函授大专,一时钱没凑够,郑益龙二话没说,拿出1000元帮他垫上。2002年以来,郑益龙给爱心基金、失学儿童、地震灾区累计捐款5万多元。
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在支队,郑益龙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2007年2月,他被任命为海珠区中队指导员。上任不久,一场挑战极限的达标考核不期而至。当时的郑益龙腰病复发,痛得连床都起不来。5公里考核时,他被战士搀扶着走上考场。中队长梁阳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他请假不要再考了,他却坚定地说:“中队建设正处在爬坡阶段,不能因为我拖了后腿。”郑益龙找来一条一尺多宽的绷带缠在腰上,硬是咬紧牙关,参加完全部考核科目。年底,中队综合考核从27个中队中的倒数第一跃升到第八,彻底打了个翻身仗,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
“勤勉敬业,奋发有为”这8个字,是支队政委邱裕对郑益龙的由衷褒奖。
军校学习期间,他被评为“全优学员”;担任司务长时,他规范的财务凭证成为总队首届司务长集训观摩学习的样板教材;当指导员4年,他拿到全国英语四级、计算机三级证书,通过南京陆军学院法律本科自学考试,讲授的政治教育课被总队评为“精品课程”。郑益龙琢磨出不少做好思想工作的方法,在平凡岗位上演绎了精彩人生。(本报通讯员 齐明宇 陈徐良 徐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