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教学探索

    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宋佳东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1日   16 版)

        创新是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的动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其理性的思辨精神,使之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和批判精神,鼓励其在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勇于突破成规,勇于对现有知识质疑,敢于独辟蹊径,不断发现和创新科学知识,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学与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大学教育并非中学教育的自然延伸,而是教师从传授各门功课的基础知识到讲授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跨越,是从为应试而学习到为认识和掌握真理而学习的跨越,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跨越。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然后知不足”,因此,向老师向同学向书本请教,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传统文化强调“博学之,审问之”(《礼记·中庸》),是学习的必然逻辑。人在质疑解难的过程中,往往能培养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当前大学生所缺乏的。

     

        今天我们的教育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已有的知识,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辨精神,致使创新人才缺少生长的环境与氛围。培养大学生质疑精神,就是要大学生敢于挑战老师、挑战书本、挑战权威、挑战固有,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以科学的理性态度进行“每事问”,赞同正确的,否定错误的,并努力于新的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思与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思辨是指思考辨析能力,思考是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是指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对人思想认识的培养,而其基础是对思辨精神的培养,思辨精神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学习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礼记·中庸》继“博学、审问”之后,讲求:“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关于做学问长见识的三个重要步骤,一是要辩证思考、探求事物本真;二是鉴别是非黑白与真伪;三是实践知识,追求大成。这里面包含了传统思辨的全过程和精神内涵。

     

        思辨之初始为质疑,质疑对于探究真理来说是可贵的。我国传统伦理从人伦的角度要求孩子从小要内敛,对待问题谦虚谨慎,对待长者和长者的观点要言听计从,这使多数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意志,稍有质疑就会被制止,过分质疑就会被看作异端,年轻人有新发现,往往不敢理直气壮地与权威理论相抗,好奇心被严重压抑,思辨精神被销蚀殆尽。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因很少脱离父母视线表现尤甚。林语堂曾说:“中国人的智巧好像只知道悦服道德的自明之理,而他们的抽象用语仁、义、忠、礼已属十分普遍,他们的精密意义自然而然已丧失在模糊的普遍性里。”他客观的说出了中国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科学性。

     

        从人的思维角度说,人开展创新活动是一种观念和意识,而创新也是对旧有的思辨和突破。这是人类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这传承是在思辨和创新中得以延续的。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肩负着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而缺乏思辨精神正是掣肘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要坚持学术自由,要培养学生理性的质疑和批判,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对真理和卓越的追求,以及创新求实的思辨精神。

     

    探索与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大学生要不断地了解已知,探索未知。对比中西大学生创新能力特点我们看出,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型思维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质疑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但是忽略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国学生则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但在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方面还有一定欠缺。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尊重生命个体,强调个性张扬,主张个人创造和个人奋斗,强调个人成就不可埋没于集体,集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应有益于个人价值的选择与实现。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他们从小就训练孩子提问题,培养提问的习惯,并且在孩子提出问题时,由父母、老师引导孩子自己找出答案。在这种文化观念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个性张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才智,独立的人格特征比较明显。

     

        从这一点看,我们应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我国大学生基本功扎实的特点,逐渐改变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要从尊重生命本质的角度出发,培养大学生创新个性和创新人格;要营造平等、自由、民主、开放、进取的环境和氛围;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要在实践中创新。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而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内容广阔,模式多样,场所、对象各异,形势变化多样,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大学生,在参加过程中脱离课堂和校园的束缚,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实践他们所学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