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30日 星期六

    观点争鸣

    延迟退休:利PK弊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30日   10 版)

        目前,我国公民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特殊工种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而在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都为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为男65岁,女60岁。人社部已明确,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关于延迟退休的利弊之争还在持续发酵。

     

        正方观点:

     

    应对未来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李军(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系统分析室主任):根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这意味着全球1/4的老龄人口集中在中国。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延退利于应对劳动力供应不足。

     

    延退是国外应对老龄化的通行办法

     

        何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原所长):国外老龄化国家多是采取利用外部机制引导劳动者自觉延长退休年龄的方式应对老龄化形势之下的劳动力不足。建议我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应对养老金缺口的必然选择

     

        郑秉文(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目前养老金当期支付的情况还是不错的。比如2010年,在结余的2865亿元中,1954亿元是来自财政补贴,如果没有补贴,纯粹缴费收入减去支出的结余只有900亿元左右,尽管很小,但毕竟说明还是有余额的,所以说当年支付压力不是很大,但长期看这不意味着就应很乐观。由于人口流动及老工业基地包袱大小不同等原因,一半省份收不抵支。这些问题足够引起重视。

     

    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蔡建国(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我国应尽快推进弹性退休制度,设定年龄范围“节点”。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现行退休制度的刚性无法体现人性化。首先没有顾及到健康状况不同的劳动者的需求。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工作持续时间不同的劳动者的需求。例如,一个专科生和一个博士生毕业后开始工作,两人都到60岁退休,两人工作时长甚至可相差十年。推进弹性退休制度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中立观点:

     

    缓解养老金压力 加大就业压力

     

        崔新生(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延迟退休的利弊共存。好处在于可缓解我国日益庞大的养老金压力,更大程度发挥老一代人在企业中的经验作用;坏处同样存在,比如挤占年轻人的生存空间乃至造成社会就业压力,造成不公。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因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在产业结构、人口压力等方面都情况不同。此外,延退也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养老金压力。

     

        反方观点:

     

    延退会令高年龄劳动者陷入不利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虽然在许多发达国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成为应对老龄化及其带来的养老基金不足而广泛采用的手段。但是,中国的情况有显著的不同,使得这个做法不应成为近期的选择。中国目前临近退休的劳动力群体中的一部分是过渡和转轨的一代。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人力资本禀赋使得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不利竞争地位。一旦延长退休年龄,高年龄组的劳动者会陷入不利的竞争地位。

     

        退休年龄可采取弹性制度,充分利用一部分高技能、高素质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同时,针对受教育程度不够的普通劳动者,可以采取教育优先以及加大对老年劳动者的培训力度,增加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其为工作岗位服务的能力。中国应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水平提高的人口转变后果,关键在于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换句话说,由于人口转变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即便在生育政策调整的情形下,老龄化趋势仍将继续,防止“未富先老”,主要应该依靠持续的经济增长来予以缩小,并最终得到消除。(冯蕾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