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8日 星期四

    吾观吾评

    没有“独特” 何来“消费”

    杨 亮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28日   16 版)
    CFP

        近日,笔者前往北京老舍茶馆听相声,被其独特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走进三层的剧场,只见八仙桌、宫灯、红木桌椅、柜台上挂着的各式名茶的小木牌,以及墙壁上悬挂的书画楹联,让人瞬间感觉如同进入一座老北京民俗博物馆。

        入座,6个人围聚一桌,几碟老北京点心,一盏盖碗茶。舞台古色古香,传统韵味十足。

        好戏开演。名家新秀轮番上场,七八个相声节目不间断“笑声轰炸”,台上演员演得卖力,台下观众笑倒一片,掌声不绝。

        笔者一行三人,每人票价80元,总共消费240元(含一杯盖碗茶,可以无限次免费续水),足足两个小时的“相声汇”,听得十分过瘾。

        笔者感叹,原本以为这是个招待外国贵宾居多的“高档场所”,不承想,价位、演出会如此“亲民”。后来,笔者仔细了解方知,尽管老舍茶馆的客人以外国游客和旅游者居多,但是票价并不贵,更可贵的是,作为北京一带民俗文化的汇集地,茶馆内每天上演优秀传统文化节目,让观众在欣赏之余感受到了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

        特色来自文化内涵——这或许就是老舍茶馆成为屹立不倒的文化消费品牌的关键,也是慕名而来的客人愿意“买账”的根本原因。

        要搞清楚消费者是为了什么“买账”,这对当前有效提升文化消费,至关重要。要知道,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新奇的、难忘的消费体验,永远是文化产业维持其生命力旺盛不衰的“法宝”。而这种文化消费体验不管是以什么形式出现,它一定要是独特的、个性的,也就是具有特色的。否则,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终将被消费者唾弃,复制拷贝、旧瓶新酒,则永远不会有出路。

        怎样使“提升文化消费”不成为一句空话,笔者认为,需从“特色”入手抓文化消费,向独特要消费。这也是老舍茶馆等一批品牌独领风骚的启示所在。

        特色怎么做?

        文化消费的繁荣发展尽管离不开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核,但同时也要有特色的营销模式,把文化产业内核的特点呈现在众多消费者眼前,保证文化的“送达”。

        在这一点上,迪士尼乐园的“童话营销”把特色做到了极致。

        1955年,加州迪士尼乐园开幕当天,创始人华特·迪士尼说了一句名言:“只要幻想存在于这个世界,迪士尼乐园就永远不会完工。”从早期的米老鼠、唐老鸭到今日的巴斯光年与侏罗纪公园,迪士尼不断地发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年龄消费者的“童话”需求。目前,迪士尼在全球共有5个乐园,已成世界娱乐消费业的尖兵。

        以传统的思维来看,迪士尼乐园的目标消费群体应瞄准儿童,这正是许多儿童乐园对自己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但迪士尼一开始就以家庭的所有成员作为目标消费者,从而延长了迪士尼的消费时间(有可能从2岁到80岁)。

        迪士尼乐园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其特色的理念:建造一个成年人也可以尽情享受的儿童乐园。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个孩子,你所要做的只是要让他找到方法出现”。而这,也吻合了营销理论所说的“需求无所不在,关键是如何被引发”。

        特色来自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来自不可复制的营销理念,但并不意味着有了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一切就大功告成,不能忘了最根本的一点:创作要尊重观众、尊重消费者。

        这是个简单的道理,可做好者不多。

        去年12月12日,国产电影《泰囧》上映。短短不到一个月,总票房累计逼近13亿元,创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这部电影笔者看了两遍。笔者认为,《泰囧》从情节、人物、叙事、立意乃至营销,其实并无“新奇”之处,所有环节并不“出格”。但笔者为自己的消费感到“值”。而事实上它的确是“火”得一塌糊涂,因为它成功地做到了一点:讲好一个故事。

        电影是艺术,艺术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艺术是讲述人类自己的故事,讲得不好立刻露出马脚。一部电影的特技再好、大腕再多,如果故事缺乏人物的内在逻辑,结果就很不好看。“讲好一个故事”,这恰恰是目前大多数中国电影尤其是大多数中国电影导演的“软肋”,还没学会走就要跑,还没“学会讲故事”就想“玩技术、玩深度”,观众当然不会买你的账。

        所以,可以理解,《泰囧》最终成了一次“报复性”观影。这也深刻地教训了中国的电影导演:不是弄点禁忌话题得个国际大奖就是艺术,更不是用手持DV拍出剧烈晃动的镜头就是先锋。还是回到最初,把故事讲好,再谈其他。这也是对受众的起码尊重,失去了这种“根植观众”的意识,再多的所谓“盛宴”也只能成为垃圾。

        我们为了什么而“买账”?与其说是为了“新奇的、难忘的消费体验”,倒不如说是妄图在故事中寻找“自由王国”,实现升华。离开受众和消费者的“土壤”,“特色”不会变成“消费”,毫无用处。无论老舍茶馆,还是迪士尼,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对“根植观众”的创作意识的尊重和呵护。因为,道理很简单:顾客是上帝。而且,永远是。对文化消费业而言,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