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消费聚焦

    问道北京文化消费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28日   16 版)
    CFP

        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广袤的文化市场,然而,这些文化宝藏是否已被充分挖掘出来了?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书报杂志类实现零售额124.9亿元,增长26%;体育娱乐用品类实现零售额89.2亿元,增长17.9%。

     

        从中不难看出,北京文化消费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与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并不相称。如何扩大文化消费比重,充分释放首都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走出一条与文化中心相匹配的文化消费引领之路?在北京市文资办日前召开的“促进北京文化消费”研讨会上,专家纷纷针对如何提升北京市文化消费这一问题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文化积淀如何形成消费动力?

     

        【焦点】

     

        北京的定位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客观上也要求北京在引领全国文化消费市场上作出示范。和全国其他城市比较起来,北京的消费市场应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现状】

     

        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似乎展现出更为广阔的文化胸怀。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吸呐了为数众多的艺术从业者,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北京市场,高雅与通俗交相辉映,无论是火爆的明星演唱会还是古典严肃的歌剧、交响乐;无论是阳春白雪的京剧昆曲,还是下里巴人的相声,在北京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北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令人感叹。有数据表明,北京全年的文艺演出中,戏曲、曲艺、民族音乐会、古典歌舞表演等展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演出活动多达118种,占所有演出种类的30%以上。

     

        北京文化消费市场突出表现在两大特性,一是聚集,一是放大。北京文化消费市场不仅面向北京市居民,更要聚集全国四面八方来客的文化需求;也因此,它的文化消费行为和模式会更容易影响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求解】

     

        首都经贸大学税收研究所执行所长丁芸:文化消费需要一个逐渐培养和引导的过程,北京的文化消费市场应该提供更加多样化、多层次的供给,应当是一个丰富的文化盛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江林:将北京传统的、古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消费优势离不开创新。北京的文化消费要突出引导、创新和教育的意义,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文化消费方式,而不是传统或者纯粹民俗的回归;它可以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是网络化的,高科技的;也可以是低碳的,生态的,要将新的社会发展理念融入到消费方式当中,从而实现提升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福祉和生活质量的目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王齐国:北京在提升文化消费的挑战中,应该给其他省市的文化产品更多的开放和包容。引进的胸怀可能会让北京成为文化产品的集散地,使文化中心的定位更加凸显出来。包容了全国的文化产品,就一定能够形成文化市场的全面拉动力量。

     

        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消费优势?

     

        【焦点】

     

        好的文化消费离不开好的文化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将层出不穷。紧紧把握这种消费趋向,以需求为导向,将北京传统的、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消费优势,文化的经济功能必将平稳有序地实现。

     

        【现状】

     

        全国文化消费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市场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文化产品同质化情况较为普遍。有资料显示,目前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读报、上网、逛公园等方面,文化消费构成较单一,文化消费层次偏低,还处于放松自我、休闲娱乐等初级阶段,市场上格调低下、不健康的文化产品也并不少见。

     

        “中国不缺文化缺创意,不缺科技缺应用,不缺资金缺资本,文化很丰富但是没有转化成老百姓能够接受和喜爱的文化产品。”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在对北京文化消费市场调研后发觉,文化消费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丰富而受欢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服务行业和创意产业的发达,通常能开发出不同的文化产品体验形式,从而实现文化消费立体化、经济效益多元化和盈利空间持续化。

     

        影视制作体验已经成为美国好莱坞的主打旅游产品;新西兰则通过叫响全球的电影作品将当地风景旅游推广到全世界。“2012年北京旅游人次达到2.3亿人,北京的影视制作规模占全国的70%,但是北京目前尚未形成全国知名的影视旅游品牌;纽约很多百老汇戏剧演了上百年依然经久不衰,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北京的剧场大大小小也有数百家,但真正有影响力、有品牌的数量还太少。”赵弘提出。

     

        【求解】

     

        赵弘:在传承老的文化模式基础上,如何创新文化消费模式,打造品牌消费文化综合体,与时俱进地创造一些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脉搏、贴近当代人生活的文化产品,在北京提升文化消费过程中亟待破题。

     

        文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北京表现得尤为迫切。国外的经验证明,以创意为手段、以科技为基础,以人的需求为主导的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世界主流。通过各种技术形式实现文化模式间的融合能更好地实现消费拉动。要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资本与管理的融合,让文化品牌在复制和拓展中实现规模化经营和效益,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江林:北京要对文化消费群体进行分层。消费者的需求千差万别,要按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消费群体加以细分,目的是了解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的差异,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文化产品生产经营者,实现资源和需求的无缝对接。

     

        消费能力如何转化为消费现实?

     

        【焦点】

     

        不同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品的消费,文化消费某种程度上更需要一种外部力量的推动,使已经具备的文化消费能力转化为消费的现实。那么,推动文化消费的力量来自哪里?政府又将从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现状】

     

        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

     

        一方面,按常住人口计算,2012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3797美元,依据世界银行划分各国贫富程度的标准已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同时也到了文化消费的爆发期。但另一方面,北京市文化消费水平人均只有700多元,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有待挖掘出来。

     

        与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相比,文化消费市场突出体现在三大短板,一是文化消费设施薄弱,产品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创意性开发不尽如人意;二是文化产品的价格略高。数据显示,若以平均票价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作为衡量标准,中国电影票价是美国的8.5倍、法国的7.2倍。三是文化消费品层次失衡,着重表现在享受文化消费超前发展,基本文化消费和发展文化消费相对滞后。

     

        【求解】

     

        王齐国:在发展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文化消费市场的主体培育、主流引导和市场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如果忽视了政府的主导作用,文化市场发展难免偏离正途。政府一方面要大力推动、鼓励优秀文化产品生产,满足消费者多样性文化需求,逐步提高消费的文化品位和档次;同时要坚决抵制不良低俗的文化产品,依法取缔违规文化企业,净化文化市场。不能把握文化产品的价值观,就会削弱产品的价值性,最终会失去消费者的信心。与其他工业产品不同,文化产品不能因为追名逐利而丧失本质的东西。

     

        赵弘:政府的引导作用不等同于文化补贴或资助。一些单位为了鼓励员工文化消费,发放了电影卡、购书卡等补贴。但据调查,这些补贴卡的沉淀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并没有转变成真正的消费。要探索文化消费政府补贴的方式,建议采取终端消费为导向的模式,让市民只有消费时才能享受到补贴。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必须分清楚哪些是属于政府要供给的,哪些是市场需要做的。有些政府包办的文化产品如果适销不对路,消费者不买账,反而会破坏市场秩序。有时来自市场的产品远远比政府提供的更适销对路,更受老百姓喜欢。

     

        打造北京市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机制,包括财政补贴机制,金融税收政策等。当前文化产品交易税负较重,尤其艺术品买卖税率偏高,不利于文化消费市场建设。

     

        北京市文资办党委书记张慧光:为了调动市民文化消费的积极性,目前文资办正在调研,准备年内向市民发放“文化消费激励卡”。该卡类似商场的会员卡,用于文化领域消费,包括购书、看电影、观赏演出等消费的优惠打折。如果居民人均文化消费达到1000元以上,还将通过抽奖方式对他们进行奖励。

     

        (本报记者 温 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