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光明日报刊登《“我的产业化之路,为何这样难”》一文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与法律系主任李顺德就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说,郭龙云的发明专利十余年未能实现产业化,这是个普遍现象。去年我们国家的发明专利总量突破了100万件大关,其中很多人像郭龙云一样,拥有颇具实用价值的专利,却普遍面临转化难的问题。李顺德认为,解决这类发明人的苦恼,需要向机制成熟的国家学习,健全风险投资体制。国外的专利成果转化率远远高于我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风险投资的市场已经成熟。
他还表示,影响专利技术转化过程的因素很多。不仅涉及市场机制,还涉及高新技术成果技术的成熟度、成果买卖双方利益分配、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成果转化政策保护等一系列因素。我国虽然出台了《专利法》,但尚缺乏具体的细则。现实中,如果民间发明人的专利不够成熟,市场风险比较大,就往往难以顺利实现产业化。这种“发明人的苦恼”,恐怕要靠引入风险投资这个办法才能较好地解决。
对于郭龙云的苦恼,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民间发明人向有关部门寻求专利成果转化的基金资助应该得到鼓励,有关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科技部在促进专利成果转化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以及一系列鼓励专利成果转化的政策,比如鼓励技术入股、减免高科技企业的税负、设立了许多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基金,鼓励这种民间发明人的成果转化。
近年来,科技部正在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委,大力推进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推进专利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让真正有价值的专利成果顺利转化。
(本报记者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