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国家培育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告、影视传媒、数字媒介等文化产品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当前我国文化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消费文化所滋生的感觉文化正在侵蚀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
这种建立在对权力、财产追求基础上的感觉文化,与道德意识分离,缺乏道德动力,必然导致享乐主义和腐朽奢靡风尚的出现。
文化产业依赖于市场,具有商业经济价值,但文化产品的内容应呈现人文关怀和审美价值。可现在,一切都成了消费品,尤其是对肤浅的娱乐和消遣的迷恋,促使那些直接迎合公众口味的商业艺术扩张,使得腐朽观念破坏生活。这样的文化,自然使人们看不到真实的社会状况。
这种感觉文化既与道德相分离,亦与“形而上”的信仰相脱离,更与现实中的行为方式不相干,其文化的面纱下是赤裸裸的肉体性,正如尼采所言,“用对感官的诱惑,借助感官不断地使精神腐败而疲惫”。于是,对本能冲动的强烈渲染和突出,并通过加佐料的口味来刺激观看者的感官,使其沉溺在琐碎、无聊甚至色情的想象之中,这种肆意泛滥的文化洪流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不仅淹没了文本,最终也驱逐了自己。
现在,许多人面对低级感官文化的刺激,甘愿放弃道德意志,主动屈从欲望,自甘沉沦与颓废。一旦丢弃了人性关怀、文化批判与反思的视角,一个人的心灵高度必然下滑,那种对人性的渴望,那种精神生活中的真诚与真实的内心状态就不复存在。真正有良知的文化产业,应抵制感性文化的弥漫,持守理性审视的立场,在黑暗荒芜之处点燃精神之光。
针对低级感觉文化这类消磨人们意志的现象,文化产业应重建人们的意志力,使人们能够抵抗病态,自我超越,重返健康的精神状态。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文化意识和道德意识统一起来,才能遏制低级感觉文化的泛滥。要让文化产业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德性精神,同时又对西方文化进行开放,激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精神价值。如此,文化产业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