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文化评析

    《悲惨世界》能否启迪京剧电影?

    刘巽达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26日   04 版)

        将舞台剧搬上银幕,多半“吃力不讨好”。舞台方寸之间一唱三叹,时空交错,机关布景,手段有限。即便有点缺失,观众均可理解与原谅。但是拍成电影就不一样了,观众不会满足于舞台上的“假人假景”,要震撼他们得有更具冲击力的画面。于是问题就来了:实景与演唱,这两样东西能够有机融合吗?

        怀着担心,我看了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说实在的,很多人不看好《悲惨世界》被改编成音乐剧——这鸿篇巨制人物众多,情节线索繁杂交织,改编成从头唱到尾的音乐剧,难度极大。舞台版的大获成功已是奇迹,而这从头唱到尾的特点,对电影和电影演员来说,更是极大挑战。

        但看完电影,不得不说,我被“悲惨世界里的高贵灵魂”打动了。虽然都是熟悉的情节,但不同年龄段观之,感受大不相同。撇开法国革命的背景,撇开宗教情结的背景,主人公所有的遭遇与纠结,都伴随着一颗“高贵灵魂”的塑造与成长。而音乐与演唱,尤其是高潮部分不同角色内心独白的共唱,那种感染力,那种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的确有催人泪下的震撼。有些文学是献给神的,有些音乐是唱给天堂的,这样的音乐剧,岂非神与天堂的完美结合?当冉阿让在使其重生的神殿里与芳汀会合时,那反反复复的深情咏唱,给观者带来了充溢心胸的幸福感。尘世间辗转磨砺的芸芸众生,还有幸看见、听见这样的神与圣,这种冲击力一定胜过舞台版的音乐剧。那是导演有效调动电影语言的功劳,虽然吃力,但讨了好。

        假如有观众从来没有接触过音乐剧,看了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是否会激起对音乐剧的向往和热爱?这种可能性很大。电影的“放大作用”,对其他艺术样式的推广与普及具有无可替代的功用。当年咱们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放映,曾经催生了无数越剧迷。不过按照现在的审美标准,人们对电影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电影的写实要求和戏曲的虚拟表演,使得两者的平衡非常难把握。有人形容拍戏曲电影属于“没事找抽”,话虽粗糙但很有道理。不过,恰恰是这种“没事找抽”,带来一种艺术挑战。相信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的成功,对咱们的“X剧电影”会有启迪。

        报载,由文化部等单位共同参与的“京剧电影”拍摄工程已正式启动,有10部京剧列入计划,国家京剧院的《龙凤呈祥》和上海京剧院的《霸王别姬》拍摄已经开始。这一定是个“吃力”的工程,舞台呈现的成功未必等同于电影呈现的出彩。期待中国电影人展现出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一般的创新能力,在“吃力”的同时争取最大可能的“讨好”,赢得真正的艺术喝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