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文论之苑

    鲜明的问题意识

    ——读《走向文学理论解释学》

    李 龙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26日   14 版)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很多概念和具体的问题,并没有取得合理的一致。原因在于缺乏理论的自觉精神和真正的问题意识,没有做到对文学理论话语的科学理解,因而也就很难真正拓展文论研究的新空间。马建辉的《走向文学理论解释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版),从解释学的角度,围绕解释与批判、翻译与论争、实践与探索、语境与现象、个体与经验、文化与方向等问题展开论述,为文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本书稿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文学理论不是简单的、静态的知识体系,而是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所以,文学理论研究不仅要尊重理论形态的本来样貌,同时也要充分展现自己的理论个性,有现实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的判断。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紧迫的时代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理论研究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本书既有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文本释读方法的梳理,也有对具体作家、理论家文艺思想个案的阐发,还有对文学理论研究所承担的文化建构功能的深入思考。

        同时,这本书体现了鲜明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性的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的前提。近代以来,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和言说方式在文论研究中有着不小的影响。食洋不化,食古不化,缺少现实指向性,缺乏理论自觉是文论研究中的通病。而如何走向理论自觉,打破思维惯性是一个难题。这本书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学理论解释学的构想,试图建立起理论系统,对文学理论进行有效的解释。它确立了文学理论解释的历史性原则,强调了理论解释的批判性立场,深刻把握了文学理论的运动性特质。应该说,文学理论解释学的建构是当前文学基本理论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学理论是广大文学理论工作者互相对话、探索争鸣、彼此交锋共同建构的结果,文学理论解释学将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自信、理论自觉和鲜明的问题意识来自深厚的理论素养、宽广的理论视野和真正的学术探索精神。理论要说服人,必须要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据。本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翻译史的梳理和解读,对文学意识形态论问题的分析和阐释,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当代的发展轨迹和存在问题的研究,都建立在扎扎实实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理论观点的论争中,作者从学术问题本身出发,客观分析了不同观点存在的疑窦,学理化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当前,有些文论研究存在着制造或贩卖大量令人望而生畏的概念倾向,貌似很有深度,实则既掩盖了理论本身的空洞和乏味,也带来了不良的文风。其结果就是理论本身越来越缺少价值指向和人文关怀,把文艺理论研究变成纯知识性、技术性的一种操作。本书的写作没有这样的毛病,既深刻、辩证、尖锐,又鲜明、平易、朴实,直指理论问题本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