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在《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撰文指出,兴起于18世纪的艺术无功利理论,在将功利局限于物质利益的规定下,通过标举艺术应是远离功利从而实现精神层面的完美而使日益世俗化的社会具有美好的诉求,从而使艺术是否有功利成为对社会中人进行高雅与低俗的身份区隔的标志。然而,来自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艺术本身却表明了艺术从来都与生活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实中艺术产业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产业化的艺术不但没有放弃艺术性,并且能够借助于市场规律不断丰富和开发艺术价值。一方面,艺术产业化的出现是由现代社会的时代性、历史性决定的,但是无论任何时代,艺术的自律性都规制了艺术不能脱离艺术的精神性,产业化艺术也不例外;另一方面,艺术产业化并非艺术唯一的生产方式,艺术产业化不能替代艺术多维度、多场域的发展。因此,当下的艺术产业化发展既是对艺术无功利的祛魅,又是对产业化艺术创造等于经济利益追求的抗辩。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