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喜欢赴瑞士留学,其中青睐酒店管理专业的中国学生人数更是猛增。比如在蒙特勒酒店管理学院,中国留学生人数超过了该校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亚洲学生差不多占据该校学生规模的“半壁江山”。带着这一惊讶,记者日前走访了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探究其中奥秘。
隆冬时节,整个瑞士银装素裹,行人稀少,但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教学区里却充满了热闹气氛。“这些饭菜都是一年级新生参与学习烹饪的。”该院教师汪晓茹介绍称,进校新生必须在第一年经历厨房、酒吧、客服、迎宾等一整套实践,感性认识是随后三年理论学习的基础。
谈到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至少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全球同类高校中的第一块牌子。与其他瑞士酒店管理学院不同,该院实行4年制学习,且颁发的学士学位文凭得到瑞士联邦政府和国际上的承认。学院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球酒店管理学院排名榜的榜首,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建有教学合作关系。据介绍,该院还将开设6年制的本硕连读课程。
对于办学成功的秘诀,学院负责新闻事务的韦斯女士简明扼要地表示,注重实践和紧盯酒店管理发展新趋势是该院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据了解,该院建立于1893年,从120年前仅有27名新生到如今来自约90个国家的1800多名学生,不断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走到了世界同行前列。学院要求毕业生不仅具备技艺精湛的业务素质,而且要有彬彬有礼的接人待物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亲和力。在教学区楼梯口悬挂的一面整装镜旁,记者看到了如下文字:你不会再有机会给人留下最美好的第一印象。
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曾任学院学生会主席的中国留学生张天成自豪地介绍说,学院定期邀请前沿专业人士和专家来校讲课,其中包括一些全球知名酒店集团的总裁;此外,在学院餐厅、酒吧里,不乏全球著名饭店的厨师、甜点师和酒吧经理等,他们被学院精心“挖来”任教,向学生们传授最前沿的技能和知识。
其实,注重实践技能也是瑞士教育的一大特色。9年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瑞士初中生会面临选择职业方向,只有约30%的毕业生有机会升至普通高中,随后进入大学,进而成为研究型人才;其他初中生则会选择职业高中,沿着“学徒制”教育体系,成为未来各行各业的实用型人才。目前,瑞士有约300个具体行业领域可供职业高中的学生选择,比如钟表、旅游、食品等。瑞士人普遍认为,国家需要顶尖研究人才,同时也需要顶尖的实用人才,“学徒工”将来也有机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更关键的是,整个社会并未对“学徒工”产生歧视,而且从整个职业生涯的总收入上看,这些“学徒工”并不比研究人才差很多。此外,其他高等专业学院并未对“学徒工”关上大门,只要通过考试,“学徒工”也可进入旨在培养专业实用人才的高等学府,而这些高校招生时更多会考虑考生是否拥有实践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至今已培养出2.5万名毕业生,当今全球知名酒店和饭店的高管人士不乏该院背景。曾在清华大学读过一年中文的瑞士学生狄博表示,遍布全球的“校友网”是该院发展的另一大支柱。据悉,校友们不仅为母校建设捐钱献力和应邀前来讲学,而且也能尽力关怀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良好的校友文化也为母校增辉。
据资料显示,目前该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生源来自欧洲国家,中国留学生约占5%。汪晓茹老师说,十多年前中国学生寥寥无几,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这里的中国留学生逐渐增多。
学院一直重视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建立了旅游专业领域的校际合作关系,与中国旅游研究会拓展了交流与合作,比如举办中国旅游饭店行业高管短期培训班等。
采访期间,恰逢该院进行汉语口语考试,记者应邀在考前走进了外国大学生的汉语课堂,并与他们进行了短时间的交流。对为何学习汉语的提问,学生们踊跃回答:“中国代表未来”、“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一定要学会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想与同宿舍的中国留学生用汉语交流”……为了提高中文水平和进一步认知中国文化,学生们大多由衷地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去中国的大学进修汉语,实地感知异国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汪晓茹老师解释称,借助“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片的热播,她在给学生们上中文课的同时,结合学院特点,播放了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片段,得到了一致好评。鉴于专业特点的因素,学生们都想深入了解、品尝中国美食和强化中文水平。汪老师透露,该计划正在积极准备之中,有望今夏成行。(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