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备受关注的两会胜利闭幕了,本报精心策划推出的“两会特刊”也告一段落。今年本报“两会特刊”自3月3日刊出,图文并茂,栏目众多,精彩纷呈,全方位多视角报道了两会,受到读者的肯定和赞扬,甘肃兰州读者王兴东等在来信中说,贵报两会报道抓住了焦点热点问题,文章耐读有新意,观点精准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同时,读者还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围绕读者关于中国梦话题的讨论,本刊特摘发几则来信、建议,与大家共勉。
文化是中国梦的基石
每次换届的两会都是备受瞩目的,这次自然也不例外。自两会开始,国内外各大媒体就辟出大量重要版面,持续报道各种新闻和会议花絮等,出新出彩,让受众关注。《光明日报》自3月3日起推出了“两会特刊”,开设了多种栏目,让代表委员谈提案、讲愿望,图文并茂地发表了不少耐读且有独到见解的好文章,如《争夺文学话语权,不仅是设“李太白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熟悉并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发展中寄托“中国梦”》等。
作为文化中人,笔者自然对文化方面的文章感兴趣。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心灵和大脑。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所说:“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活,会使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更加充分,会让社会共识更好地展开。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可以为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精神基础和价值共识。”但现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打着文化的幌子,干着为自己谋福利、谋声誉的行为不少。有些地方戴上文化的“桂冠”,穿上文化的外衣,搞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功利色彩很强。所以,笔者很认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先生所说:“用文化认同在世界发声!”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要怀揣着这样一个“中国梦”,那就是: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并让它走向世界。如此,才能让中国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华文化也才会在世界上持续地释放能量。(黑龙江哈尔滨读者 齐光瑞)
高等教育服务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也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也必然参与其中,不仅实现高等教育自身的中国梦,也为中国梦的整体实现培养大量优秀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思想文化引导和智力支持。
高等教育要实现自身的中国梦。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在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但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在历史积淀、科学研究、国际影响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高校要把教育投入用在刀刃上,提高高等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随时随地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教育资源和科研管理服务。
高等教育要服务中国梦的实现。我国的高等学校具有参与国家建设的优良传统,具有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这是为中国梦服务的基础和条件。应继续发挥优良传统,提高参与地方建设的水平。同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下更多功夫,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高等教育才能实现更大的“正外部性”,持久而强有力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的实现。 (天津读者 梁小建)
素质教育不能喊“口号”
前不久,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取消了各类学科奥赛的升学加分,明确表示奥数坚决不与升学挂钩。需要警醒的是,奥数“失效”,并不代表“奥数思维”的消失,仅靠下禁令、发通知,就能斩断根深蒂固的教育评判标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境况下,考试选拔依然是教育部门选拔学生的刚性标准,奥数“失效”之后,诸如英语、作文、体育特长、艺术特长之类的“替代品”依然会卷土重来。
因此,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首要就要改变当前单一的评价体系,解除捆绑在学生身上的分数“绳索”,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冲破单一的评价体系脱颖而出,否则,只取消几个升学加分项目,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治标不治本。其次要让学校教育“活”起来,课堂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更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少些照本宣科,多点生活体验,少点标准答案,多些创新思维,少点千人一面,多些个性发展。再就是要加大投入,不断提高优质资源比例,只有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家长和学生才不至于为了抢到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而钻进考试的怪圈。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湖南岳阳读者 司念伟)
我的两个愿望
《光明日报》“两会特刊”精心推出的《国是聚焦》《我的履职心愿》《代表委员手记》等栏目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所报道的那些代表委员的愿望也是民众的愿望。作为一个平民百姓,笔者也想从基层群众的角度说说自己的愿望。
一是推进加气站的普及。汽车油改气,节省成本不说,还能减少空气污染,利国利民,一举两得。很多出租车司机从中尝到了甜头。那些跑长途运输的大卡车司机,对天然气更是举双手欢迎,一趟跑几千公里,单是天然气这一项,就比以前加汽油节省一大笔开支。但目前加气站供不应求,不仅覆盖面小,而且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城市。所以,很多司机呼吁,要加大基层加气站的覆盖面。二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土里刨食的农民,固然不能不种粮食,但如果想只靠种粮致富,恐怕不容易。农民脱贫致富途径很多,比方说,可以种植大棚蔬菜,还可以养牛、养鸡、养猪。多年来,在不少地方存在着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菜贱伤农、奶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农民饱受产品积压滞销之苦。这应当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思考,有必要对农民进行市场供求信息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他们规避风险的意识。(河北滦南读者 刘奂明)
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称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小病住院”造成医疗资源的低效利用甚至浪费;乡村卫生院所医疗服务水平低,农民“看得好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住院花费高,可报销药品品种少等。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一是加强引导,化解农民的过度需求,采取印发“就诊指南”等措施指导患者合理就医,并通过适度的转诊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审核控制小病大治的现象,还要强化诊疗规范,改善医疗环境,以弱化医疗机构趋利行为,切断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利益“联盟”。二是控制医药费用,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病人确需使用目录外药品和项目外诊疗项目的,必须事先征求患者意见并取得同意;目录外用药费用不得超过药费总额的10%,超过部分的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尽量提高各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三是适当调整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制定省域内统一的药品报销目录;将肿瘤病人、儿童患者、危重病人必需药品和疗效好的新药等,列入基本用药目录,扩大参合农民用药范围。 (山西晋城读者 杨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