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多个城市和地区均遭遇“十面霾伏”。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74个城市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日均值为426微克/立方米。按照国务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翻番,环境保护压力重重。
“我们每个人既是PM2.5的受害者,又是PM2.5的制造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大气污染仅仅依赖几个城市和政府是难以根治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国家层面尽快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明确政府、企业、个人各方在大气治污中的责任,而且要具备可操作性。
“大气污染,光一个城市治理好没有用”
“我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1987年制定,自2000年修订至今已实施近13年,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表示。不过,他同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情况与2000年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凸显,相关法律缺乏威慑力,已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的需要,应尽快进行修改。
“城市上空的空气并不是一块一块独立的,光一个城市治理好没有用,我们建议国家尽快修订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今年,江苏代表团提交全国人大的议案中有两份都提出了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宿迁市广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指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气污染开始由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其来源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同时,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只涉及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治,未涉及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相关禁止性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主体超标排放、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处罚标准过低。
“在雾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区域联防显得尤为重要。”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建议扩大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的范围,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边境城市均应列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也表示,在修订法律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环境优先,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的指导思想。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要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对有重大环境隐患的建设项目应采取谨慎态度;同时,防范污染项目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从而造成全国范围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开车的车主自己也吸污染的空气”
郭新志认为,机动车污染物防治是目前大气污染防治的新领域,在管理机制等方面(如申报登记、排污许可、排污收费等)与传统大气污染管理存在明显不同,所涉内容较为复杂,且大气污染防治非常重要。“建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该项内容进行原则性规定,并授权相关部门就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开展专项立法,出台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范。”
“在城市的核心区,往往尾气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比重更大。不光是走在路上的行人受害,开车的车主自己也吸污染的空气。”杜国玲则从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方面提出建议,国家应在推广使用国Ⅳ标准燃油的基础上,尽快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汽油标准,尽量缩减过渡期,并明确各地使用高标准燃油的时间要求,强制推行。
同时,她也提出,油品升级要公布成本的结构和投入,油品价格必须接受外部监督,将账本摊出来,增加了多少成本,哪些部分由消费者承担,要讲清楚,必要时启动听证等程序,以增加透明度。
除汽车尾气外,扬尘也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扬尘污染集中在建设工程施工、道路运输、采石取土、物料堆放、绿化和养护等活动中,涉及环保、城管、建设、交通等多个部门。
“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扬尘污染防治的规定不全面,且未明确责任单位,不具有可操作性,导致在扬尘污染防治上标准不统一,执行难度大。建议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同时授权相关部门开展扬尘防治专项立法。”郭新志建议。
“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过程中,应该将细颗粒物PM2.5提到重要位置。”朱之文说,目前,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最突出环境问题。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包括一次直接排放和空气中的二次形成。在修法过程中,对于二次形成过程的前体物(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控制应有所体现。
“建议增设‘按日计罚’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应进一步加强重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报、应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同时,完善政府保护大气环境责任制,从政府目标责任、干部政绩考核和人大专项监督等方面完善地方政府对大气环境质量负责的监督考核机制。
“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各级政府大气环境保护责任以及评价程序的规定不够具体和明确。建议明确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地方政府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谢克昌说。
在加大处罚力度方面,郭新志建议增设“按日计罚”制度,提高处罚额度。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最高可处十万元罚款。“但这个数字显然与环保设施的投入悬殊很大。”郭新志指出。
“鉴于现行法律法规对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数额较低,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建议提高罚款额度,或设置‘按日计罚’制度。对拒不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逾期拒不完善设施的排污者,按每日定额罚款,直至其改正。”郭新志说。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滕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企平也认为应尽快取消罚款上限,加大对责任主体的处罚力度。“根据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处以等额或两倍以上的经济处罚,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对主观故意违法的单位,可吊销营业执照;对违法的个人,可建立违法档案。如果违法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可永久性禁止其进入相关行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还提议在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内,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开展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布,以信息化技术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对环保机构放权,让他们有实权去执法,这在修法中也应当有所体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呼吁。(本报记者 殷 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