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1日 星期一

    “希望画院”:农村艺术的“燎原星火”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1日 15版)

        “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有自己的“希望画院”了!蛇年新春刚过,河南省洛阳市平乐村村民们奔走相告,“咱何大师说话真算话!”

        “何大师”便是何水法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尤以牡丹等花鸟画著称。2月19日,他带着100万元捐款,到平乐村捐建“何水法希望画院”,指导农民画家画牡丹。

        这已经是他第五次走进平乐村了。

        三年前初次进村时的震撼,他记忆犹新:“走在村头,眼前是足有两千亩的牡丹种植园;走进屋里,到处是手握画笔忘我创作的淳朴农民。那种美和希望,一下子就把我‘吸’住了。”何水法委员回忆。

        在平乐村,农民们种牡丹、画牡丹、销售牡丹画,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让一直关注农村文化发展的何水法委员很是兴奋。他感到,平乐村农民绘画植根于朝夕相处的土地中,洋溢着质朴浓烈的艺术情绪,具有别样的美感。在平乐村的“牡丹花海”里,他看到了一条希望之路。于是,他把平乐村当成了自己的履职联系点,先后五次来这里指导创作、走访考察。

        渐渐地,他摸清了平乐村牡丹画产业的巨大潜力,也看到了制约发展的问题。

        “几百个农民画家,画出来的好像是同一朵牡丹,缺乏个性,灵气不足。为什么?没有人指导他们,农村的艺术教育几乎是空白。”何水法感慨。一个念头产生了:农村教育有“希望小学”,农民艺术教育为什么不能有“希望画院”?建起这样的一批“根据地”,请专业画家来这里讲课,带着农民们写生、创作,让农民画家的艺术水平更上一层楼,该有多好!

        说干就干。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第一个“根据地”诞生了。以后每年,何水法都会邀请农民朋友到平乐村写生,把这里变成全国的牡丹花写生基地。

        今年两会,他把从平乐村五年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与思考写成提案,建议“推广‘希望画院’模式,破解农村文化艺术发展瓶颈”,并列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制订合理的政策与规划,鼓励农村基层针对自身文化特点,发展文化产业;结合农村实际,以政府发起、民间赞助或者民间创建、政策补贴的形式建设“希望画院”、“希望戏院”、“希望文化院”;充分发挥“希望文化院”的教育功能,聘请专业人员定期开设特色培训与文化教育课程,吸引文化名家参与农民艺术教育,逐步实现文化艺术城乡一体化。

        “一所‘希望画院’就是一粒种子。有了种子,就有了希望,就能够星火燎原。我期待着民间传统文艺在广阔田野上焕发生机,让广大农村更加文明、更加美好!”何水法委员说。(本报记者 王斯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