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8日 星期四

    “习惯了没有上午的生活”、“考试作业让人很头疼”、“还有107天就要高考了”……开学的烦恼接踵而至。是渲染?是戏谑?莫非——

    “开学恐惧症”来袭?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8日 05版)
    张建辉/CFP

    创意MV《开学恐惧症》引发争议 

        “时间过了一天又一天,时钟转了一圈又一圈。突然发现,原来我还在原点,我又得了开学恐惧症。其实真的我不想承认,只是考试作业让人很头疼……”

     

        近日,一首单曲MV《开学恐惧症》在网上走红。在MV的末尾,画面定格在《托福词汇》《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高等数学》等曲作者高姗自己留存的“折磨过我们的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各种课本和辅导书”上。

     

        开学了,学子们难道真的深陷恐惧之中?

     

        “大三下学期的开学,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恐怖一些。”

     

        “我怎么这么不想上学呢。开学恐惧症太可怕了,一想到这是我最后一个寒假,不禁悲从中来,说不出来的郁闷。”

     

        “休假刚结束的时候,谁不会有点倦怠,有点抱怨啊,别老说学生,工作的人难道不是一样?调整个一两天就能好。”

     

        “实际上,对开学有恐惧不能称为开学恐惧症,‘症’是有病态表现的,轻度的心理恐惧很快就能平复,有时连干预都不需要。所以,别危言耸听!”

     

        在以上几条留言中,网友们有共鸣,有反驳。

     

        “开学恐惧算是一个负面的东西,但是我希望用一个正面的东西把它表达出来。”高姗说。于是,“习惯了没有上午的生活”、“上学期被前女友给甩了”、“假期吃的肉还没减下去呢”、“室友在夜里打呼噜”等唱词让人忍俊不禁。谈起自己现在的感受,高姗说,“有那么点伤感。大三了,一开学又少了一学期,马上要面临毕业了。”每次假期开始时,她都有一堆计划,比如好好学习,但是最后都没实现。高姗是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三学生,她曾在北大2011年十佳歌手大赛中获得冠军,还获得过北大“光华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这首歌是她两年前写下的。

     

    还有谁深陷开学恐惧?

     

        听到孩子说“真不想上学”,家长姜枫也恨不得这么说。

     

        一想到除了自己的工作外,孩子的接送,照顾,还有老师交办的各种任务,她就感到头疼。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在这一学期可以有自己可以支配的、自由自在的、不被打扰的时间。在她看来,这个希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一学期,学校有了兴趣班,接孩子的时间可以延长到下午5点之后。

     

        “但回家之后,写作业的时间就少了。虽然规定1—2年级的小学生没有什么作业,但还有课外班的作业。”

     

        “如果孩子情绪不好,我还得说服他。如果说到我没什么可说时,他也烦了,我们又会吵架。真担心这样循环往复。”

     

        “我记得我们上学那会儿可是盼望着,盼望着,赶紧开学。”姜枫回忆,那时,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跳皮筋、迈大步、打球,学习也没感到有什么压力,“怎么现在会变成这样?”

     

        姜枫的感受也是一些家长的感受:我们也患了“开学恐惧症”——孩子的学习生活一开始,家长们就得跟着转。

     

        “开学第一课,回家做花灯!”

     

        “上学第一天,手机短信不断,全是各科老师的短信,又要开始苦学了!”

     

        一上学,学生、家长们真的就被套上了金箍?

     

        “满堂灌的学科知识教育,沉重的书包,没完没了的考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倦怠感,在平时的学习中,这种倦怠感可能并不突出,而在经过假期休息再回到校园时,可能就变得很强烈,产生很大的抗拒情绪。”学者熊丙奇就曾指出,我国的学校教育,难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快乐。

     

        “出现这种情况,这与教育教学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北京史家小学语文教师万平看来,学校集体生活必然是孩子们的需求。如果学校的集体生活有它的凝聚力,让孩子感到温暖、快乐,有好的伙伴,得到鼓励,关爱,那么,学生就会喜欢,学校就会有着独特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就不会陷入恐惧之中。(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冯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