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中职毕业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大军中的技能人才队伍的有生力量。“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有2800多万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基本持平。特别是2009年以来,每年中职毕业生人数都超过600万,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0万。
这份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公布的报告中除了总结中职教育的各项改革外,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显示,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中,贫寒家庭的学生占了大多数,这些学生不但撑起了职业教育,而且也撑起了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半边天。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困难家庭
2011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学生2205.33万人,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报告统计,2012年,农村户籍中职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82%。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其中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近70%。
另据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的父亲、母亲为农民、工人和个体工商业者人数的比例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5和3/4,45.7%的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偏低。
一项针对中职学校一年级新生文化课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数学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英语水平,许多学生被认为是“学习的失利者”。学生中有一部分属于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报告指出,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成长经历等多种原因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实,这群刚满15岁的青少年,有志向、有朝气,朴实勤奋,吃苦耐劳,只不过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较强,易受外界干扰,教育难度大。如何帮助学生学好技能、重铸信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职业教育需要面对的责任和挑战。
从无奈茫然到自尊自信
职业教育成为这些学生再造的“熔炉”。经过学校专业教学、职业指导、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和环节的教育活动,大多数学生从“学习的失利者”逐渐转变为职业专长的拥有者,自主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强烈的自尊需要逐渐转变为不断发展的职业自信,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对自己的人生更有信心,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职业人。
在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通过接受养成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文明风采”竞赛等特色活动的激励,中职学生在学习掌握技能的同时,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提高。在家长的眼中,孩子上学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好像变了一个人——有礼貌了,懂得感恩了,做事情有章法了。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爱国情感和社会使命感。报告中的调查显示,91%的学生对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充满信心;90.2%的学生赞同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选择职业时能较好地考虑社会的需要,愿意从自身做起,关心他人,奉献社会。通过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素质教育活动,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自信心都有显著增强。在北京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以及抗震救灾等急事难事中,中职生们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有学者指出,目前中职教育成效大,障碍多,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执行不严格。实现中职学生从就业到乐业,有赖于中职教育能够成为社会阶层流动的“干道”。
中职学生将是“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结构红利”转变的重要力量
在为《报告》作序时,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原会长张天宝这样写道: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中职毕业生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生力军,也在推动城市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力。以第二产业中的“大头”——制造业为例,2007—2011年中职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共有600多万的中职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中职毕业生在数量比例上是第二产业主要的人力资源。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有近3000万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大军中的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在每年新增的约20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中职毕业生占30%以上,中职毕业生成为适龄青年中就业率最高的人群。
2007—2011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09年、2010年、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分别为87%、90.7%和90.6%)。
报告指出,中职毕业生是推进经济发展由“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结构红利”转变的重要力量,是中国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坚强基石。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本报北京2月27日电)
链接
中职的普惠性资助体系
报告显示,我国中职资助体系不断健全。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90%的中职在校学生享受到了资助。从2009年开始,国家对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逐步免除学费政策,仅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免学费资金79亿元,覆盖395万名中职学生。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由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农村(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调整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