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关于医疗资源浪费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笔者作为一个曾经留学国外的妇产科专家,认为提出百姓关注的焦点话题非常有必要。我们医生的职业应该是在全世界都受到尊敬、礼遇的,我们绝大多数也是兢兢业业的,我们比西方国家的医生也不差多少,为何竟浪费如此呢?结合我的见闻,谈谈我的看法。
所谓的大病、小病的划分不能绝对。如肺癌的早期表现,就往往是感冒,肺炎,或仅仅感觉疲劳,在小的诊所往往只是给予拍胸片,消炎治疗,而无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而在大的医院则由于见多识广,往往给予全面查体。结果往往是大医院的专家诊断正确,这样或许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大医院的专家们往往会赢得患者和社会的信赖。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肺炎仅仅就是一个肺炎而已,专家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但同时却有几十个人重复进行了昂贵的检查与化验,我们如何界定大病与小病,浪费与节约呢?
看病难、看病贵在国外也是如此。在国外,所有人要排队等待公立医院的床位,如子宫肌瘤患者需要等三个月,富人和部分中产阶级不愿等,花钱去了私立医院,其他人则耐心等待,大家并无意见。但在中国,很多病人都挤北京大医院这一条路上,结果大家都不满意,造成看病难、看病贵,但如果医疗资源分配均匀,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救治,何必千军万马挤过来。其实和国外比一比,我们的等待时间并不长,只是有的长,有的短,大家因此而不满。应该把他们引到不同的渠道解决问题。
我经常和同事探讨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在国外有名的私立医院都是大商人、大富豪为了回馈社会而建立的,而这些私立医院的正常运转还离不开富豪们持续的扶持,离开富人的支持,所有的这些医院都不能正常运营,更不用说发财了。我国目前医生自己开办的医院和诊所较少,多数是商人所为,这样趋利成为他们的唯一目的,也就造成目前阶段的鱼目混珠。我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医生退休或业余时间开办诊所,满足社会的需求。
北京的医疗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检验医改的效果需要时间,不要期望中国医改一蹴而就,我们的社会需要一个承受时间;需要舆论的正确引导,倡导百姓理性就医,好的政策也许不能马上见到效果,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优质、平等、公平的优质医疗服务还需要一个过程。
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主任 翟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