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6日 星期二

    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是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良好平台,然而在各地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一些地方出现了高热度跟风——

    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需防止同质化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6日   05 版)
    专家认为,深圳前海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着力推进港深合作,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图为2012年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上,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展台。雨歌/CFP

        “在某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我看到,那里的创新目标都是紧跟国际上的热门话题,解决方案与同行竞争者大同小异,这样很难有大作为。”日前,国家外专局原局长马俊如院士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召开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政策创新专题研讨会”上如是说。

     

    高热度跟风不可取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发展,我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关村作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出现,标志着我国人才管理改革和政策创新步入新阶段。在各地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探索实践中,涌现出一批成功经验,在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了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作用。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介绍,目前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大致有四类:一是结合产业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比如依靠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人才;二是专门结合某一区域的发展需要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比如无锡“530”计划,就是根据无锡市整个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发展要求来吸引海内外人才;三是围绕区域合作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比如深圳前海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着力推进港深合作;四是基地,即专门引进海外人才的创新创业基地。这些试验区定位清晰,目标明确。

     

        但是,在各地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一些地方出现高热度跟风,也带来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某些单纯比拼人才投入、上马人才工程等现象出现,导致一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全国30多个省市,几乎都提出了要建设人才试验区。据统计,我国目前人才特区、试验区数量近百家。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很多地方人才试验区无论是在定位还是发展方向上都处于“迷茫”状态。而这种迷茫的表现就是砸钱抢人才,而“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非常泛化,比如拿发表了多少文章、有多少专利来评价,至于这些人才适不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则考虑得不够充分。

     

    盲目竞争要不得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锐对一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存在的同质化问题感慨颇深:“某些地方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盲目争夺人才。他们争夺人才的方式又不外乎是投入资金,比拼优惠政策。为了取得胜利,他们不惜加大资金,加码政策,陷入了恶性竞争。”

     

        “有调查数据表明,83%的海外归国人员不是为了钱而回来的。如果一个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仅仅拿着几百万或者一些优惠政策就吸引过来一个所谓的人才,那么这个人究竟是不是人才就要打一个问号。”上海人社局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沈荣华说,“最终能否留住一个人才,要看他的事业能不能在那里发展起来。”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李维平用“跳跳者”,来形容那些穿梭在不同区域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或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拿项目拿经费的人。“同一个引进人才,在不同地方主持相同的项目。‘一女嫁二夫’,异地重复立项,是缘于项目资金不足迫使人才‘圈钱’,还是区域‘求贤若渴’,趋同政策圈人使然?这种情况虽个别,但须引起重视,否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使革新变味。”李维平说。

     

        “南京的科技、教育、人才实力均排在全国前三,可是经济却无法排到江苏省第一。”河海大学文天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赵永乐将这一现象描述为南京现象。在赵永乐看来,创业园区的同质化、不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不合理的人才布局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什么导致了同质化

     

        导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同质化的根源在哪里呢?

     

        马俊如院士认为,目前人才试验区同质化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陷入了对创新评价的误区。马俊如说,“国内业界对创新成效的判断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已有的技术,而很少涉足对未来具有开创性的技术。可是,国际上靠创新创业成长为世界级的大企业,如Intel、微软等都因拥有技术独特性称霸于世界。一个开发区要想孵化出世界顶级的企业,必须要有特色的东西,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人有我有,人无我无。”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则更进一步分析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同质化的文化根源。他认为,国内的创新文化没有建立起来。创新的文化是求异的文化,不是求同的文化。“我们的教育经常强调标准答案。从创新和创业的角度来讲,应该允许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一项全新的革命性的技术产生一定不是原来做这个学科的人能够做出来的,一定是没有受到束缚的人做出来的。这是一种多学科的交叉,不同领域的融合。创新是非常关键的,是在求异的文化中产生。”谭天伟说。

     

        “孤立的人才观也导致了人才试验区同质化。”中国人事科学院副院长柳学智认为,孤立的人才观,没有把人才放到社会、经济的宏观环境中去考量,而是片面地看重人才学术、技术上的成果。“我建议地方政府在创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前一定要设立好符合当地实际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发展目标。”柳学智说。

     

        对于如何突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同质化的困局,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苗月霞认为,在当前各地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纷纷开展的情况下,需要从国家整体布局和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才能避免各地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盲目竞争,减少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本报记者 柳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