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6日 星期二

    光明时评

    怎么看官方与民间数据的差异

    刘文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6日   02 版)

        针对媒体“六成低保家庭非贫困”的报道,民政部日前给出回应:根据去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一些地方存在“错保”“漏保”“骗保”等问题,但全国错保率只约为4%。媒体报道的数据源是北师大两位教授的调研论文,两位作者25日回应称,媒体引用存在误读。

        近几年,民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往往出现官方和民间两个版本的统计数据。这种差异有些源自“误读”,如2012年有媒体报道,“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住建部回应称所谓“50%”是2009年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2011年最新抽样结果显示出厂水质达标率已是83%。还有一些因抽样方法、样本选取的不同而结论迥异,如至今仍处于争论漩涡中的“2012基尼系数”。

        数字分歧的背后是导向差别。官方数据的结论精神一般是乐观的、“总体向好”的,而民间数据则往往暗示着“问题严重”甚至“问题被遮蔽”。坦率地说,虽然后者常常有断章取义的情况出现,统计方法和规模也未必科学全面,但往往更受舆论的信任和倚重,其中折射出的转型期焦虑和政府公信流失的现状,不可不察。

        其实,消除两个版本数据的差异,主动权在政府部门手中,要重塑政府数据在公众中的权威,不遮盖问题和优化结果是最起码的诚意。掩盖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两点,要么怕挑起公众情绪,要么是为了给相关职能部门“帮忙不添乱”。但是,这样做的成本远大于“方便”,不仅使宏观决策的数据基础变得脆弱,还从根本上消解了数据存在的意义,长期来看是对公众情绪最大的煽动。说到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态度,是现代公共治理中的大忌。

        此外,数据取样范围、调查方法和结果论证也应尽量透明、公开,并充分利用舆论平台答疑释惑。泛泛地宣称数据科学、翔实,在民众听来就如同那句经典的“我以人格担保赵登用是嫌疑人”一样,不但没意义,还相当可疑。细节上经得起推敲、理论上经得起争辩,才是数据的权威性所在,而在这个过程中坦然面对推敲和争辩的姿态,则会给统计数据带来额外的“印象分”。

        民间数据貌似和政府部门“对着干”,但它一些时候是政府统计中“情况最糟”“数据最不好看”的部分。只有不掩盖、不护短,兼容和面对这种“不好看”,才能为权威统计挽回公信、为民间数据祛魅。

        (相关报道见10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