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5日 星期一

    美丽中国畅想

    焦念志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5日   13 版)

        “美丽中国”,多么闪光的字眼,多么美好的前景!

     

        神州大地幅员辽阔,祖国山河壮丽多娇。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描绘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幅蓝图装点着耀眼的“红”、“绿”、“蓝”。这“红”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这“绿”就是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和谐社会;这“蓝”就是碧海蓝天、低碳经济、永续发展。

     

    红色大旗 引领方向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颜色,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红色发展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的红色记忆。一百多年前,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满目疮痍,列强的铁蹄踏碎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洋炮的硝烟吞噬着民族自强的希冀;一张张绝望的面孔,一声声悲惨的啼哭,一座座废弃的家园,一片片荒芜的土地……在苦苦的探索中,是红色旗帜指引了正确道路、把中国带向光明。一百多年后,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红色中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九七香港回归、九九澳门回归,我们洗刷了百年的耻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小康;在这面红色大旗下,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金融危机没有打垮我们,非典疫情没有吓退我们,洪涝雪灾没有压倒我们,汶川地震也没有震垮我们;在这面红色大旗下,我们意气风发,阔步前进:2001年加入世贸,2004年雅典凯旋,2008年奥运辉煌、2010年世博精彩;在这面红色大旗下,民族自信心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尖端不断突破,千年飞天梦,一朝探月圆;在这面红色大旗下,改革开放继往开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国速度世人震惊!

     

        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行为准则和道义之心, 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权益准则和社会公心,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意志和众望民心;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坚定决心,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胜信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志雄心。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绿色代表了优美环境、生态平衡、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创造了许多经济建设的奇迹。在为成就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许多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出现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国家面前,我们绝不能走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通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国人以绿色家园。让祖国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和谐,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近几年来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整体看,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如此则无法实现永续发展,这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差距还很大。生态文明就是要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更高层面上、更大范围内,审视和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的新道路,避免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们的日常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样值得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变得越来越狂热。成功的标尺一度变成了对财富多少的追求,幸福在有些人眼中变成了车子、房子、票子。节俭不再被赞扬,奢侈反倒为人所羡慕。这样的消费心态、消费习惯,直接导致铺张浪费、过度包装,造成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这个角度说,是我们自己糟蹋了原本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所以,调整不健康的生活理念、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检视我们现在的生活,可以改变的其实很多。让我们在消费中多些绿色环保的选择、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些生态文明的行为;美丽中国的路上,有你、有我、有他。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任何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清新的空气、洁净的环境、安全的食品、和谐的社会,都是美丽中国的必要元素。只有坚持绿色环保原则、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社会。

     

    蓝色经济 放眼未来

     

        蓝色就是碧海蓝天、低碳经济、永续发展,蓝色代表了令人憧憬、充满希望的未来。

     

        中国幅员辽阔,不仅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陆地领土,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1.8万公里漫长海岸线和数千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个沿海国家和民族要想有所作为,注定离不开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十八大报告提出“海洋强国”的主张,为中国拓展海洋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制定了一个总体规划蓝图。

     

        海洋资源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渔业资源,还有生物活性物质、海洋药物、基因资源;还有海水淡化、风浪潮发电、温差发电资源;还有矿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在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快而陆地资源日趋枯竭的背景下,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一轮海洋开发热潮中,开发方式也正在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内容正在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开发的领域也已经向深海和无人岛拓展。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尤其要警钟长鸣的就是保护海洋,我们要发展蓝色产业、促进低碳经济,我们要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赐予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源,海洋还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功能。例如,海洋是全球气候变化的调控器,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有30%被海洋吸收(否则全球变暖会更加剧烈)。与陆地碳汇相比,海洋储碳时间更长。根据我国科学家新近提出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储碳机制,海洋微型生物生态过程产生惰性溶解有机碳,可长期储存在海洋中(达5000年),其总量可与大气二氧化碳量相媲美。对于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助推低碳经济有着巨大的研发潜力。

     

        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就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海洋、认知海洋,就要发展海洋高科技。我们早就到达了南极北极,载人深潜器也已到达数千米的海底。但这只是认知海洋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占领更多的科学前沿阵地,促进海洋高科技研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海洋领域跨越“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乃至领航这个“海洋世纪”;我们要始终坚持“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的理念,为了碧海蓝天、为了永续发展、为了美好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面海而兴”,崛起的中国必将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

     

        走“红色”道路,建“绿色”家园,园“蓝色”之梦,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作者为中科院院士、民盟福建省副主委、厦门大学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所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