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5日 星期一

    中国没有海洋文化传统吗?

    海岛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5日   13 版)

        光明日报“科技天地”版不久前刊登了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的文章《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文中论及的建设海洋文化、建设海洋强国的话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必须建设相应的海洋文化。但中国是否有海洋文化的传统,却存在不少争议。比如黑格尔在其名著《历史哲学》中说:“尽管中国靠海,尽管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远航,但是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这种观点不少中国学者也表示认同。但从一些客观史料看,笔者认为,上述这句话是片面的:

        ⒈古老的海洋文化。时任中国龙舟协会主席路金栋作序的《中国龙舟文化》(三环出版社1991年出版),书中有两章节专门记述古代的海洋文化:

        一是在“龙舟文化在沿海”一节中,书中引用我国古代典籍来说明在我国沿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各种龙舟,这些龙舟饰物众多,富丽华贵。这在宋朝孟元老的《梦华录》、明朝屈大鈞的《广东新语》、清朝吴竞的《吴趋风录》、清朝厉真秀的《真州风土记》中均记载有详尽的古代沿海龙舟的繁荣景象。可见,我国龙舟在沿海很普及。

        二是在“征战竞渡”一节中,龙舟基本上是用来娱乐的,而古代很多海战记录则彰显了水师的力量。如《吴越春秋》中说“楼船之卒三千人,造鼎足之羡。”《汉书》说:“越人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国语》中说:“率师沿海溯淮,以绝吴路,败王子友于姑熊夷。”这里的王子友是吴王夫差的太子。可见,古代对于水兵和海战的重视。

        ⒉发达的海洋技术。由陈至立同志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作序的《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书中,详细叙述了同航海有关的名列世界第一的中国古代发明:船舵、桅杆和船技、船内的水密舱、浆轮船和水下打捞技术,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处于较高的阶段。对此欧美都有有据可查的极高评价。航海史学家史密斯说:“作为在狂风骇浪的海上或在开阔的内河航道上运载人和商品的工具,很难说有比中国式帆船更适合或者说更适应这一目的的了,而且就帆的平整和使用方便而言,中国帆船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桅杆和船技》,第285页)美国的富兰克林在谈论邮船的信中说:“它们的货舱可以仿效中国人的做法,方便地分成若干个分割的舱,每个隔舱都填塞缝隙以防进水。”(《船内的水密舱》,第287、288页)

        ⒊东西类同的海洋精神。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和海军副政委王兆海作序的《走向海洋》一书(海洋出版社2012年出版),也是中国第一部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的同名图书。书中有三对著名的中西对比,彰显了共同的海洋精神,说明了中华海洋文明与西方地中海文明的相似性和同期性:

        一是牺牲精神。远古时代,中西神话故事中均有葬身于大海的少年,中国有填海的精卫,希腊有伊卡洛斯,反映出中西早期都对海洋怀有恐惧神秘心理,同时都有牺牲精神。(第一章《海陆钩沉》,第013页)

        二是尚武精神。公元前480年前后,东西方奇迹般地同时发生两次大型海战,西方是波斯与希腊之间的著名萨拉米斯大海战,我国是越国渡海北上与吴国的大海战。这两次海战均影响了世界版图。(《结语》,第295页)

        三是探险精神。公元15世纪,东西方同时出现两位影响世界的大航海家,我国郑和(1371年—1433年)带领200艘船两万水手下西洋,意大利哥伦布(1451年—1506年)带领3艘船90名水手横跨大西洋。(第三章《潮起潮落》,第089页)

        1662年6月,年仅38岁的郑成功去世后,康熙皇帝写下一幅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忠魂。”1912年12月,当时的民国海军部长黄钟瑛英年早逝,孙中山也写下一幅挽联:“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屈指将才有几,老城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

        可见,从古到今,中华海洋文明早就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在走向深蓝的世纪航程中,期盼我国古老的海洋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凯歌高奏。

        压题图片:郑和下西洋·远航(油画) 周补田 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