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3日 星期六

    写在西部高原的创新记录

    ——记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科技创新群体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3日   01 版)

        新春时节,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官兵带着课题奔赴雪域高原,开始又一次科研创新之旅。

     

        组建8年来,这个英雄群体在苍茫大西北写下一项项科技创新记录: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6项;4项成果获国际发明奖,10多项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家和军队导航测绘领域空白。前不久,解放军四总部授予他们“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创新”对接“战斗力”

     

        测绘信息中心近年在高标准完成战役集训、军事演习、抢险救灾、国家重点工程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测绘导航保障任务的同时,完成战场多维仿真、武器制导、数字化铁路等尖端科研项目20多个。

     

        4年前的一次演习中,正在电脑上标绘作战图的一名参谋抱怨:“这标图要是能轻松些、逼真些就好了!”说者无心,一旁的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主任王明孝记在心里:现代模拟作战对战场逼真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平面标图已无法形象表述战场态势,开发一套直观便捷三维标绘系统,迫在眉睫。

     

        三维标绘,这在全军尚无先例。下定决心的王明孝没有迟疑,他召集战场仿真、地理信息、三维动画、多媒体等近10个专业的技术人员,联合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万刚一起,定课题,制方案,连续干了一年,攻克上百个技术“瓶颈”,开发出一套三维标绘系统,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总部领导评价该系统“使军事标绘跨入一个新时代”。

     

        某型导弹研制期间,数字化地理信息的研制保障遇到难题,有关部门找到测绘信息中心。中心11名科技人员组成课题组当即开赴戈壁深处试验区,经过5个月鏖战,最终完成该武器系统专用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研制任务。该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小作坊”展示“大视野”

     

        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官兵不过百余人,又地处西北内陆,按规模看,充其量是个科研“小作坊”,但他们有着过人的创新“大视野”。

     

        中心与50多家军地测绘部门、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平台共享、人才共育、资源互补的协作关系,只要有课题,就能调动近两万人的科研力量。一大批辐射军地的科研项目,经过测绘信息中心的再开发、再加工,成功运用到部队。每当国内外导航测绘领域有新技术产生、新设备问世,测绘信息中心团队都会第一时间获取。2012年,某企业研制出某国产新型导航测绘无人机的消息刚刚发布,中心就与厂家联系引进该型机。近年来,中心引进的数十种新设备、新技术,成为他们创新进取的有力支撑。

     

        西北地质灾害频发、部队多样化军事任务繁重。中心主动联合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建成“地质灾害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测、提供高精度三维信息、自动化预警等功能,颠覆了依靠大地测量和物理传感器的传统监测方法,为部队在抢险救灾任务中未雨绸缪提供可靠保证。

     

        “大西北”栽下“梧桐树”

     

        “中心打破常规选人育人的政策让我终身受益。”谈起当初直接从本科考取博士,中心业务处处长刘兴科感触良多。那年,刚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心的刘兴科,在某系统性能分析会上对一组已写入报告的数据提出质疑,满屋子的前辈不仅没有轻视他的意见,反而鼓励他进行研究,初露才华的刘兴科很快被赋予某系统主要负责人的重任。2004年,刘兴科放弃考研,日夜奋战,攻克多项高寒地区测绘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刘兴科参与或负责研究的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两项,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未圆硕士梦的他,还在中心支持下直接考取了信息工程大学博士学位。

     

        对于只有大专学历的马怀武来说,“科研”曾一度是个遥远的概念。2004年,中心把他编入某项目课题组组长,名单公布后,就连马怀武自己都不由打鼓:“只有专科文凭,要领着一批硕士生、本科生干,能行吗?”中心领导的信任和鼓励给了马怀武信心。凭着丰富的测绘经验,他和课题组成员一起攻关,参与或主持10多个项目的研发,3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两项获国家专利,2011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很多博士硕士看到这里遍植“梧桐”,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到这个地处偏远的“小作坊”工作。通过课题研究聚集人才,通过重大任务锻炼人才,通过重点培养优化人才,带来人才建设的累累硕果:这个中心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达59%;科技干部人人有项目,人人有成果;有32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就连这里的士官也都有发明专利。

     

        (本报特约记者 魏 春 本报通讯员 孙利波 黄宝峰 雷鹏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