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上七点半,当记者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公室见到黄震委员时,他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正准备赶往外地调研。
“2011年和2012年,我提出了两件关于PM2.5的提案,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我很幸运,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研究成果转变为政协提案。针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我正在准备今年两会的提案,希望继续为雾霾和PM2.5治理建言献策。”黄震说。
黄震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控制和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工作。
他告诉记者,10年前,他就带领团队开展了PM2.5形成机理和治理等系统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2010年,鉴于我国当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自2000年以来已有近10年未作修改,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API)计算方法很难真实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的影响,黄震完成了《关于完善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议》,建议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大气环境现状的PM2.5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和臭氧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2011年3月形成了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民进中央党派提案。
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中他又进一步提出,在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根治PM2.5污染源,作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民进中央党派提案,提出了《关于防治机动车PM2.5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建议》,建议提高燃油品质,严格机动车排放法规,降低在用车尾气排放,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清洁代用燃料。这一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和广泛讨论。
“这5年,我的体会是,参政议政不能只凭朴素的感情,而要更多地关注老百姓的诉求,更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最好能依托专业研究的基础,这样的提案才会有深度和高度。”黄震告诉记者,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他先后提出了近20件全国政协提案。
对未来5年的发展,黄震充满期待。他说,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相信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美丽中国”的目标必将实现。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