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时节,记者来到西藏第一个“户户有党员”的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金达镇嘎木村采访。村支部书记次仁说:“党员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架起了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这充分说明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效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西藏自治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突出自身特色,大力弘扬勤学之风、探索善学之策,不断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营造浓厚氛围,在学习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新春伊始,在有着“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的阿里地区措勤县,全县党员干部迎来了首个“党员学习日”。县长杨红兵说,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措勤县除了日常学习外,坚持“每周一个主题,每期突破一个瓶颈”集中学习,打破领导干部说教、一般党员干部听讲的惯常做法,由机关党员汇总课题,课题发起人做领学人,会上设立“领导问答”环节,真正做到机关全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营造干部间“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这项学习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全县党员干部的好评。
据统计,2012年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平均学习12次以上。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根本目的。
为了有组织地引导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西藏不断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根据中央要求,重点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推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关于党的历史,关于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的书籍。
自治区党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组长董云虎说:“全区各级党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深化了广大党员干部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对党的治藏稳藏兴藏方略的认识,增强了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的自觉性、坚定性。”
创新方式方法,让学习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活、实、新”是西藏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大特点。自治区学习办为推进各级党组织创新学习方法,通过编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简报,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学习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引导各级党组织积极改进方法、搭建载体,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载体和平台。学习办先后举办三期“名家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作知识讲座,拓展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西藏自治区党委讲师团为引导全区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电视知识竞赛和百题知识竞赛,迅速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掀起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据统计,全区7个地(市)、73个县(市、区)、692个乡(镇、街道办)的党组织,全都组织党员参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百题知识竞赛。
山南地区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推动广大党员深入开展学习。目前,已在全地区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各类终端站点378个,成立各级远教工作领导协调小组13个,配备128名专职人员及1072名兼职人员。
藏北那曲地区广大党员结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牧区、草场、社区、寺庙,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困难的过程中,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解决民生问题
“学习效果如何,主要看给农牧民和基层群众解决了多少实际困难。”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戎新龙说。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西藏各级党组织把课堂移到基层,把解决农牧民和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能力和效果,作为学习成效的主要检验标准。
为此,各地(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力争做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相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群众的期盼相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效能建设年”活动相结合,从而不断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覆盖到每一名党员干部。
拉萨市城关区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全面推行“党员干部工作承诺制”,安排了23名县级干部与23名困难党员、221名科级干部与165名困难群众建立结对关系。同时,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为城关区“党员奉献日”,成立了200人组成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维稳先锋队,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投入资金198.3万元为群众办实事。
为切实缓解基层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自治区卫生系统组织开展“执政为民、医疗下乡”义诊活动,自治区、地区、县三级医疗机构均在乡镇一级设医疗服务点,专门安排藏医、西医在每个服务点上坐诊。部分医疗组还以走村入户的形式,深入到老百姓家中进行巡诊、送药,把方便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山南地区措美县在学习中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全县23名县级领导干部确定4个乡镇、6所中小学校和35个县直单位作为联系点,各部门和各单位分别确定1个行政村作为联系点,机关党员干部每人确定1户农牧民作为联系点。通过开展“定点联系”、“交流互动”、“结对帮扶”等活动,以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困难为突破口,为民做好事、办实事投入资金近1800万元。同时,积极谋划发展新思路、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引导培育了农牧区黑青稞加工、食用菌种植等一批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新亮点。
(本报拉萨2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