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整个2013年的1月,京津冀都是在雾霾中度过的。关于此次雾霾的成因,有人说是汽车油品的质量问题,有人归咎于今年特殊的气象条件。那么,关于雾霾的形成,有没有定量的科学的分析?今后,这样的强污染事件会不会重演?启动于2012年9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组对此次雾霾天气进行了全程监测,日前,他们首次对外公布了相关研究成果。
机动车尾气排放成北京PM2.5的最大来源
“就北京而言,机动车是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四分之一;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五分之一。包括燃气热水器、家庭做饭等在内的餐饮排放,近年来也有快速上升的趋势。”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分析道。
王跃思是这一专项的子项目“大气灰霾溯源”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从分析PM2.5和相关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入手,试图找出导致雾霾的“元凶”。
王跃思和他的团队发现,每当污染发生时,细小颗粒物中的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浓度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有机物。“大量有机物从何而来?”王跃思说:“我们识别出4类,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氧化型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输送;油烟型有机物,主要来自局地烹饪源、包括燃气热水器等在内的排放;氮富集物,光化学产物;还有一类就是烃类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
王跃思解释说,因为北京的地理位置和今年特殊的气象条件——冬季空气流动性差、湿度高,这些污染物不仅扩散不出去,还积累起来“向硫酸盐爆发式转化”。特别是,北京市大量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与硫酸盐相互作用,不断加速、加重雾霾的形成。
治雾霾需提高油品质量
找到了PM2.5的来源,王跃思认为,防止北京及京津冀地区强霾污染事件的发生,要控制工业和燃煤过程,重点在于燃烧过程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此外最重要的,要高度关注柴油、汽油的油品质量,同时,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机动车道路拥堵问题。
“汽车在怠速或低速运行时,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排放出含氨的粒子。氨是什么?如果你开车,每天早晨启动汽车时闻到的臭味,就是氨的味道。这是一种有毒物质,也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王跃思说:“我想如果北京解决了机动车道路拥堵问题,雾霾的产生会少很多,强度也会下降。”
雾霾预测预警仍是难点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是“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在他看来,该专项启动不久,虽有观测数据的初步成果,但还未能真正找出雾霾的“七寸”。
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科学家们仍未达成一致,而预测预警更是一个难点。“大气灰霾数值模拟与协同控制方案”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介绍:“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用数值模拟出污染物从排放到经过各种变化的整个过程。”
他们对此次雾霾事件进行了模拟,并对预报预警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现在的预报模式能够预报区域大气灰霾的生成趋势和覆盖范围,但对这次严重污染过程中PM2.5特高浓度值的模拟结果明显偏低。”王自发表示,实现灰霾的预测预警,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目标。(本报记者 齐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