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6日 星期三

    打造“流动的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建边区纪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6日 03版)

        2月1日,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迎来了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3年前,这里还是设施落后、科室不全,当地人生了大病只能往城里跑,遇到危重情况往往束手无策。如今,‘富源县的中山医院’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周边城市,许多乡镇、其他县城乃至昆明市的居民都慕名前来问诊。”说起变化,刘凤林的脸上透着自豪。

        刘凤林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普外科医生,第二批“中山富源医疗队”的队长。从2010年3月派出第一支医疗队起,3年中,中山医院已向富源县派出6批医疗队共32名队员,93人次的管理、医疗专家,共计125人次的援建力量。当地第一台腹腔镜手术,第一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第一例胃大部切除术,第一次成功使用呼吸机……“中山富源医疗队”的到来,很快给这个边远的县城医院注入了活力。

        援建,带来的不仅仅是“第一”的突破,还有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的提升。“3年,这个县城医院变了个样,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变。”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王玉琦看来,基层医疗机构长期缺人才、缺技术,要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变化,开展技术帮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是重中之重,狠抓流程管理、培养管理人才、增强服务意识同样不可或缺。

        急诊科医生顾国嵘是第五批“中山富源医疗队”的队长,他告诉记者,医疗队到了当地,首先从诊疗规范化抓起,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到手术操作、麻醉概念,训练当地医生的基本功。医疗队还在当地建立了“中山大讲堂”,队员们针对当地医生的知识结构,在中山医院大后方的支持下,精心准备临床教学材料,结合当地常见病和病人情况进行讲解实践。

        “医疗队会走,但援建没有终点。帮扶边区是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也是推进新一轮医改的重要目标。”王玉琦告诉记者,“流动的中山医院”不仅在云南富源扎下了根,近3年间,中山医院先后组建8支“国家医疗队”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足迹深入云南、四川、青海、新疆、重庆、安徽等地,在当地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如何让更多“流动的中山医院”留下来,中山医院一直在探索,为此创建了全国远程实时在线医疗系统,通过视频实现在线检查、读片、手术指导、会诊和医师培训,边区医生可以与上海医生同步听专业讲座,通过骨干医生培训、科研合作、研究生培养等,努力实现帮扶长效化。(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