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1日 星期五

    大雪无言

    作者:王剑冰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1日 14版)

        罗阳本就是一个普通的人,真实的人,那么,我就把他比作一片雪吧——罗阳此刻,就像一片雪花,同众多的雪一起,默默地,将大好河山装点。

     

        一

     

        中国作协罗阳事迹采访团到达的时候,沈飞是以一场雪的形式迎接了我们。

     

        沈飞的大门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这么多年没有改建,不是沈飞没有改建的资本和资格,是罗阳从来没有这个意识,沈飞的牌子是大,但不是靠门面来做大的。进入沈飞内部,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整洁、宏阔、气派。那是现代化的构建,也是现代化的需要。这才是大内涵,真排场。正如一个人。罗阳至今仍住在五楼,他年迈的母亲也住在五楼,都是老房子。沈飞最后一次福利建房,他没要。罗阳去世前参加航展穿的西装,还是十年前买的。戴的电子表,表带磨白了,用墨水涂成黑色继续戴。同事们都记得同罗总外出住过小旅店、吃过路边餐。生活中的罗阳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但工作上却较真较劲。

     

        在沈飞,权力是什么?权力就是首先承受压力。罗阳的小本子封底写着:“航空报国从来不是荣誉,而是责任。”国际形势逼迫着,要实现祖国航空工业的腾飞,每一个中国人都急啊,终于有我们自己的航母了,那么舰载机呢?居心叵测的人说,中国的舰载机以及着舰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他们说归说,我们听归听,干还得罗阳,所有中国人的急都急到罗阳一个人身上了,试制急,试飞急,着舰还急。罗阳懂:“我们要快,不能一步一步走,要一步并作两步走,要跨越式发展,这不是一个人,一个厂子的意愿,是中华民族的意愿。”折叠机翼和拦阻钩没有谁提供给我们,完全是罗阳带队搞出来的。我仔细看着那个钩子,它的圆润和精细让我惊叹,它不仅要承受住一架飞机的重量,还要承受住那巨大的冲力。站在能够折叠的机翼下,那种操控性让人激动。罗阳上舰了,歼15第一次着舰的时刻,他的心都提起来了,那只“飞鲨”冲下来,巨大的轰鸣,震响,成功了!一片欢呼声中,泪水从这个研制现场总指挥的眼中奔涌而出,那是他的“孩子”啊!世界力量的平衡有时拼的就是底气。拼你有没有,有了,你就有了不战而威的抑制力。罗阳拉着总设计师孙聪,探讨下一步计划,“要让舰载机尽快成批上舰,让我们的航母尽快形成战斗力!”

     

        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罗阳和他的团队用心血和智慧创造了沈飞新时期的传奇。多个型号并行制造,罗阳一个都不放弃。“我们一定要跳起脚来够一够!”短短的五年,他主持了多种新型飞机的研制和首飞。这是航空人创造的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看看罗阳最后的25天吧:11月5日,主持两个必要的会议,6日,班子会,8日,立功总结会,9日,飞珠海航展,17日晚上返回、直接赶往基地,18日凌晨1点到达,5点起来乘直升机上舰,23日、24日歼15试验着舰成功,24日晚出现症状,25日离世。那天下舰,罗阳的心血管已经发生了梗塞,胸部急剧疼痛。但是,他不愿扫大家的兴,让欢庆的场面变色。舰上有医生,还有直升机,而他只是忍着,忍着,忍到了离医院还有一百米的路上。有人说,“与其皱着眉头送人一件重礼,不如面带笑容给人一件小物。”罗阳即使在最后的时刻都不是皱着眉头的,他面带笑容地送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二

     

        我总是想,罗阳倒下时,是觉得眯一会就好,就一会儿,一会儿就起来,那么多的事情等着要做。他不会想到也不会知道自己的生命之舟已经漂到了终点。

     

        快到年底了,沈飞到了完成全年计划的时刻,他要去一下试飞大队,机棚里那一架架新机,需要经过多次的试飞才能交付。去年李国恩大队长接到电话,说罗总要来看他,来了,看桌上有一盘围棋,就和他下起来。李国恩心里清楚,罗总哪有心思跟我下棋啊。罗总,你就放心吧,只要天气允许,试飞的事我们绝不耽误。李国恩还担负着很多新型号的首飞,每次首飞前,罗阳总是说:兄弟,放心飞,我们在下边等你。

     

        还有军代表室,尽管来前已经去过,也要常沟通,那次军代表提出密封胶圈有些不合格,罗阳查出症结后,亲自主持现场会,销毁了价值两百多万的老旧生产标准的胶圈。“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是罗阳始终坚守的理念。

     

        要去部队一线,这是每年都必须做的,现场的反馈很重要。那次走访,恰遇一架飞机在机场上检修,寒冷的冬夜罗阳不听劝说,硬是陪着干到凌晨两点,直到排除了故障。罗阳的作风和态度真的不只代表他自己。

     

        要给党校中层班再讲讲形势,讲讲南海,东海,第二岛链,钓鱼岛,把自己的急灌输给能够操作这些急的人。攻坚的紧张阶段,员工们睡在车间里,罗阳让送去行军床和食品小菜。大家都知道一个词:711,每周7天,每班11个小时。罗阳办公室没有卧室,秘书不止一次看到罗总在椅子上打盹。员工说,“有些领导,我可以服从,但不一定佩服,罗总我佩服!”

     

        要再次落实保健体系,都是一个肌体的重要部件,不能出现问题。他常嘱托医疗人员到现场巡视,去年安排了六千多职工体检,还提出专家骨干一年体检两次。然而,两年来其他人都体检了,就是他没去。8月份沈飞邀请陆军总院专家给中层以上开健康讲座,他也顾不上去听,他全然忘了自己。

     

        罗阳该做的事太多太多,他还该去看看母亲,77岁的老人独守在五楼的房子里,罗阳有空就去,他怕母亲孤单。离开时罗阳会在楼下向母亲招手,母亲总在窗口送儿子远去。每次来,母亲都拉着罗阳说话。一次坐在外间的秘书好久听不到声音,偷偷一看,罗阳趴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母亲正轻轻抚慰着儿子。秘书的泪霎时流了下来。那晚车队轻轻走过母亲的屋外,怕老人受不了,没有告诉。谁知第二天早上,老人在“朝闻天下”中看到了消息,老人电话里说:“让我去看看我的儿子吧。”三天里,老人每天都顺着那条长长的雪路,去到回龙岗看罗阳。娘的痛啊,路样长。

     

        还该同妻子说说话,这么多年,他把沈飞当成了家,那个家成了客店。搞航空的保密性强,快乐不能与人分享,痛苦也不能与人诉说。妻子常常也是孤独的一个人啊。十几年前装修的房子,什么都陈旧老化,客厅的灯六个有三个不亮。妻子说,咱们不要新房,那就重装一下吧,罗阳答应着,却没空实施,而妻子从没有埋怨的话语。倒下以后,妻子哭成了泪人:“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去的,怎么躺着回来了?你太累了呀!”

     

        还有唯一的女儿,女儿第一次出远门去上海上学,罗阳没有时间去送。有一次出差到上海,给女儿打电话,说忙完了去看她。女儿高兴极了,等到最后,罗阳还是事务缠身放弃了。罗阳在电话里说,孩子,等爸爸有时间了,一定来看你。罗阳说着的时候,眼里涌出了泪水。欠孩子的太多了,找时间还吧。可是还给女儿的,是再也醒不来的爸爸。

     

        三

     

        罗阳去世的噩耗传遍了沈飞,那晚从大连出发,只有五辆车,沈飞人自发地去路上迎接他们的老总,渐渐变成了数十辆的车队。原准备放回龙岗殡仪馆,大家不同意,让罗总再回沈飞看看吧!

     

        员工早排起了长队,寒风中等待着罗总,很多员工从下班的家里赶来,还有退休的老人。已经是晚上九点,罗阳回家了,灵车缓缓,哀痛漫漫,凛风呜咽。有人喊着:“我们想罗总,沈飞人都想罗总——”沈飞人都知道,他们的罗总和沈飞同月同日生。厂区后面的试飞跑道太暗,员工们开来自己的车,一千多辆车灯像无数泪眼,照亮亲爱的罗总走过的路。“报告总指挥,一切准备就绪,请指示!”“起飞!”熟悉的场景在闪现。

     

        送行的队列里挤着青年员工王刚,他曾代表沈飞在技能大赛中夺取过无数全国第一,罗总让他在一线成立攻坚班,就叫“王刚班”。这次“王刚班”又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了1、2、4、5名的好成绩,可是罗总看不到那个沉甸甸的奖杯了。

     

        一个乱发飘散的女工哭得最痛,她丈夫患精神病,儿子智障,罗总做书记时,领导包户承包下来,给她安排厂子工作,儿子搞简单的绿化,大小节日,都送去生活用品。罗总突然走了,这个时常受到罗总关怀的家庭代表,寒风中泪水都流干了。

     

        那晚过后,就有了一场雪,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雪花黏合着,形成更大的雪,仿佛无数的纸花从天空洒下。

     

        安葬罗阳那天,“辽宁号”响起低沉的轰鸣,士兵列队向他们崇敬的人致敬。胡锦涛主席送了花圈,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称罗阳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是许许多多创业图强,辛勤工作的航空人的杰出代表。”

     

        以前歌赞英雄,总是会发现他的豪言壮语,罗阳的豪言壮语是什么呢?或许就是那句:“起飞——”是啊,作为新型飞机的研制指挥员,罗阳期望的就是在首飞场上不断地喊出“起飞”,那是一次次责任与使命的起飞,是东方大国崭新形象的起飞!

     

        四

     

        雪是有声音的,雪的声音你听不见,雪不是呼喊而降,不是喧嚣而鸣,在你还没有完全认识雪的时候,雪已经覆盖大地。雪是群体的形象。

     

        罗阳走后,我来采访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一架架战机飞向蓝天,罗阳“起飞”的声音依然在高空震响。每一个航空人都明白,发扬罗阳精神,践行航空报国使命,就是对罗阳最好的告慰。

     

        飞机飞上高空,我看到了茫茫的雪原,这是东北最美的景观。我向罗阳告别,对于罗阳,我没有那么多绚丽的词汇,罗阳本就是一个普通的人,真实的人,那么,我就把他比作一片雪吧——罗阳此刻,就像一片雪花,同众多的雪一起,默默地,将大好河山装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