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的批示风劲弓鸣,带来了遏歪风、倡新风的热烈反响。党政机关严审三公支出、力禁奢侈浪费,公众和商家也自觉发起“光盘行动”,倡导“半盘菜”、“点餐提示”、“打包服务”,规范清理“最低消费”。但是,政策之下的对策也应时而生:集中消费改为分散消费,公开消费变为隐蔽消费,外部消费转入内部餐厅。如此深的积弊提醒着我们,这场浪费与反浪费的战斗必是一场长久的角力。
“舌尖上”的故事,虽是末节,可见大道。清廉自持、简朴为政的作风背后,必是一个欣欣向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社会;相反,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行为相对应的,往往是社会腐败,民怨政衰。晋石崇以蜡代薪、王恺以饴沃釜;清王朝的末世统治者慈禧吃饭,正餐100道菜,加餐50道菜。这种穷奢极欲的大背景,都是中国历史上动荡和衰败的时期。今天我们反对奢侈浪费之风,当知历史如鉴。
对一个社会而言,节俭往往指向文明,奢靡却不意味着富庶。面对1.22亿的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两千亿元的餐饮浪费作何解释?对照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每天3元标准的“营养餐”,每桌“最低消费”万元标准的公务宴席情何以堪?就当前的国情而论,我们不但没有浪费之道理,更无奢侈之资格。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每一点奢侈浪费其实都在阻挡中国社会向共同富裕、公平公正的目标前进,这正是遏制奢侈浪费之风的必要与紧迫之处。
同样与“吃”有关,与那些“奢华宴请”“公款吃喝”“最低消费”的消息相比,这样的新闻却展现了不一样的情怀:郑州全城吃面,帮患癌店主筹集手术费;陕西400万吨苹果滞销,网友发起团购以解果农燃眉之急。“舌尖上”的故事,是对社会文明的讲述,有一部分让人品出了震惊和愤怒,有一部分则让人品出了温暖和尊严。对于前者,当禁杯盘中的浪费;对于后者,当兴舌尖上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