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31日 星期四

    春节临近,干部“走读”现象又抬头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31日 14版)
    廉政教育送荷历。近日,安徽省舒城县行政服务中心人员在翻阅廉政挂历。

    新华社发(张锦云摄)

        春节临近,一些干部心思不在基层工作岗位上,而是热衷于往外跑,有些干部甚至没到周末就不见身影、找不着人了。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今天,“走读干部”现象反映出的基层干部作风漂浮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近日,多个省份的基层读者向本报反映,有的住在县里的领导非常难找,他们还没下班就回城,一回城就关掉在乡镇工作的手机,很多工作只能等下去;有的挂职、交流干部过了元旦就不见人影了,只能通过电话说工作上的事情。记者日前在基层调研也发现,春节临近,干部“走读”现象又抬头,如何看这种现象?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随着各地区各部门干部交流力度加大,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任职的现象已不鲜见,而干部“走读”的问题也逐步显现。所谓干部“走读”,本意是指异地任职的干部每天都要从工作地返回异地居住场所的情况。下班回家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确因工作需要或者客观条件不具备仍然每天回家,甚至借故长期在编不在岗、延长在外滞留时间以及上班期间脱岗等,就是目前群众议论最多的干部“走读”现象。

     

    干部“走读”走掉群众信任

     

        “上班来得晚,下班溜得早”、“干部像候鸟,白天找不到,晚上没法找”,群众的调侃反映了部分“走读干部”的工作状态。远离基层群众的生活现实,不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和心声,如何服务好群众?因此,“走读干部”常常与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等批评性短语联系在一起。

     

        “我从宁波回来办个证明容易么?14∶40还没上班?都这么为人民服务的?”网友“大胡几”发帖;“现在的乡镇干部,不少是‘走读生’,何况又是周五,人家早就驱车返程了,建议你还是周一早去。”网友“周天雷”给他支招——这是近日新浪微博上的两条微博,一定程度反映了干部“走读”给群众办事带来的不便。

     

        还有人关注到,干部异地任职却没有对他们的交通费用进行核算、限制,很多“走读”干部每天奔走在路上,把大把纳税人的钱丢在路上。这不仅浪费金钱、耗费能源、污染环境,还加重了道路拥堵。网友“小雅子”说,不能让“走读”成为干部迟到早退、懒散被动、办事拖沓、浪费腐败的借口。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许耀桐教授认为,挂念家人回家看看是人之常情,但正常工作时间不在岗位或需要解决问题时找不到人,这势必影响政策的迅速传达、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及紧急矛盾的及时解决,与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要求相差甚远,会影响党政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执行八项规定,中央率先垂范,改进工作作风,突出为民务实清廉。长期以来,干部‘走读’产生的不正作风,以及负面影响已经引起老百姓不满,要按照八项规定,及时整改、坚决整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许耀桐说。

     

    “走读风”为何屡禁不止?

     

        “人下去了心没下去,导致作风不实,工作敷衍了事,电话远程指挥替代了在与群众接触中解决问题,主要是没有深刻理解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把基层当作自己成长锻炼的沃土,没有对群众产生真感情。”北京市委党校姚桓教授认为。

     

        干部异地交流、挂职是目前造成干部“走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干部交流制度由来已久,初衷是好的,机关干部下到基层锻炼,汲取群众智慧,提升认识和把握群众矛盾、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基层干部借调到机关,了解学习政策制定等工作流程,干部双向交流有利于干部成长。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许耀桐说。

     

        到基层去,应该是一个实在的联系群众、端正作风的举措,现在为何适得其反?“有些领导把派干部交流、挂职当作过渡跳板,而不是把它当作联系群众需要、干部成长需要,且没有相关监督机制约束交流、挂职干部的职责和权限,自然会出现‘走读’,进而出现一系列不良作风。”姚桓指出。

     

        其实,干部“走读”不是新问题,各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治理。但是“走读”之风为何屡禁不止?在指责干部“走读”误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走近“走读干部”,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让“走读干部”真正安下心来做好工作。

     

     改进工作作风,离群众更近些

     

        如何改变一些“走读干部”的工作作风,许多地方在积极治理。海南从去年7月底开始,专项治理各市县和乡镇中的“干部走读”问题,截至目前,已经纠正“走读干部”几百人。

     

        为“走读干部”创造“住读”条件,武汉市探索通过改善机关食堂、干部住房以及文化生活条件,为交流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有专家建议,完善异地交流调动干部周转房制度,并规定任期内不得擅离职守。还要有适当的年休假,休假期间工作安排其他人员负责。

     

        “‘走读’干部要对群众有真感情,真心实意下去,把端正作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作为自觉要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满意的‘父母官’。”姚桓提出,群众需要干部,干部更需要群众,年轻的干部要努力创造条件,与老百姓多在一起,在做好群众工作过程中茁壮成长。

     

        “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对干部的监督考核机制。”姚桓认为,干部选拔应当考虑干部自身和群众意愿,让群众评价成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指标,才能选出真正愿意服务人民、对人民负责的好干部。同时,要刹住这股“走读风”,坚决改正一些“走读干部”轻浮的工作作风。(本报记者 龚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