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9日 星期二

    往人性深处发掘

    ——读儿童文学作品集《地下室里的猫》

    作者:刘绪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9日 14版)

        《地下室里的猫》是儿童文学作家张玉清的一个短篇小说,发表在2010年第6期《人民文学》上,并获得当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这在儿童文学圈看来,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想当年,老作家萧平的《海滨的孩子》、任大霖的《蟋蟀》、刘真的《长长的流水》等儿童文学名篇,都是在《人民文学》首发的。那时的成人文学刊物比现在更重视儿童文学,但现在不少儿童文学作品文学性不够强,难以在大刊物上去与各路名家一争高下。然而,如将曹文轩、陈丹燕、曾小春、张玉清、彭学军等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放到成人文学中去比一比,我以为是不会逊色的。

        现在,玉清将他近年所写的十一则短篇,合成一本集子,书名即取《地下室里的猫》(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里的每一篇,不独取材新颖,用笔洗练老到,更突出的是在人物心理和人性深处的发掘上,都达到了一定深度,大多有道人所未道之长,有耐得咀嚼的余味。现在常有人在儿童文学中是否存在“纯文学”上争论不休,我想这本书是可以作为“纯文学”标本之一的,拿它和那些商业效果更佳的速制品作一对照,区别立现,可见这实在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这样的小说其实一个作家一生也写不了多少,因为它们需要精心构思,在丝丝入扣的笔墨中隐埋着大量需要读者自己用心去品味、体察和发掘的东西,它能让人一读再读和细思细想,更在于,每一篇作品都注入了作家的真生命,他是把自己生命经历的一部分,把自己灵魂的一部分投放其中了。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地下室里的猫》、《到林姨家做客》和《牛骨头》三篇。

        《地下室里的猫》写一只小猫跑进没人住的地下室出不来了,女儿听见了它的惨叫,充满同情,她对大人的无动于衷感到愤怒,但谁都没办法打开地下室的门。后来猫终于饿死了,不叫了,大人感到一块石头落地,女儿却发生了幻听,老是觉得有猫的惨叫在耳边。大人这才紧张起来,领着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又活活把另一只新买的宠物猫扔进地下室,从而获取了猫叫的录音,逼着女儿每天听录音,终于有了“脱敏”的效果。女儿病好了,几个月后,新的邻居搬来,发现了地下室里有两只干掉了的死猫,而女儿对这一切已经麻木,她绕过死猫赶紧上学去了。小说巧妙地将“病态”和“正常态”进行对比,让读者看到正常人残忍和麻木的一面,这种正常是以牺牲童心为代价的,这又是现实社会中常常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里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但在写现实人生的无奈时,也暗暗呼唤着更为完整的人性。

        《到林姨家做客》写的是童年常有的尴尬事,即大人在不经意间和孩子说的话,孩子当真了。妈妈对不愿意跟她外出的儿子说:“你要是去林姨家,我就向林姨说把莹姐讨给你做媳妇。”儿子并不知道讨媳妇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讨了媳妇就是大人了,他也喜欢莹姐,于是就跟妈妈去了。这以后的发展是让人发笑的,却也是让人真心难受的,因为单纯的童心在这里遭到了取笑和羞辱,这种耻辱感将是孩子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这篇小说恰如俄国大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真实到令人害羞的程度”。扪心自问,我想每个大人都应会有他自愧的地方——假如他身上还残留了一点童心的话。

        我最喜欢的其实还是《牛骨头》,这是写贫困年代农村生产队里分牛肉的故事。见多识广的父亲放弃了他家该得的几斤牛肉,换来了一堆牛骨头。在那吃不饱的岁月,几斤牛肉有多珍贵,小说作了精彩描绘,父亲因此受到了全家的责难,但他不为所动,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接下去,玉清细细描绘父亲如何处置这些牛肉,借锤子敲牛骨,如何洗锤,如何敲大骨,如何敲细骨;又写他带孩子去砍柴,因为要“硬火”,所以对柴火有很高的要求……他津津有味地详写这个过程,如数家珍。这样的描写丝毫不显多余,却让人如读美妙的诗行,其间的奥秘,就在于作者是充满感情的,所有的动作和细节都暗示着父亲的性格和心理,令人看到那个时代中特殊的人性之美。最后,父亲一夜没睡,终于熬出了一大盆牛油,还有一大锅鲜美的汤。在全家的惊喜中,父亲布满红丝的眼里流露着满意和自得;他的生活能力和他对生活、对家人那种深藏的爱,也让人读得热泪盈眶。这使我想到儿童文学老作家沈虎根的短篇名作《新米饭》,更让我想到汪曾祺和沈从文写贫困乡村的那些优美短篇小说。我从中读出了“纯文学”的传承。

        (作者为“文汇报·笔会副刊”原主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