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9日 星期二

    以色列“收集碎片”

    ——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9日 08版)
    图为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死难者纪念堂。陈克勤摄

        1月27日欧美各国领导人和教皇等纷纷举行悼念活动,呼吁人类始终保持警醒,防止类似悲剧重演。以色列更是格外重视大屠杀纪念。让年轻人毋忘大屠杀历史是全球的共同心愿。

        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每年都举行不同主题悼念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大屠杀中的营救——关怀的勇气”,当天为“收集碎片——大屠杀个人物品征集背后的故事”新展览揭幕。展览展出了新收集的文件、照片、生活用品及研究、数字化。纪念馆主任因巴尔、德国驻以公使霍勒、捐赠者及家属代表等在仪式上讲话。他们表示,600万数字很抽象,一件件真实物品和背后的故事引起前来参观孩子们的强烈共鸣,他们亲友的实物有特殊感染力。

        纪念馆的全称是亚德瓦谢姆大屠杀历史博物馆,它是全球最大的大屠杀纪念馆。1953年始建,2005年耗资5600万美元、历时10年的新馆建成,面积是旧馆的4倍,由著名建筑师摩西·萨夫迪设计。主体展厅长180米,4200平方米。纪念馆还有名人堂、研究所及视觉中心、画廊、犹太教堂,150万孩子亡灵纪念馆等,义人墓地有辛德勒、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夫人的舅舅、拯救10万犹太人的瑞典人瓦伦贝格、中国的何凤山等纪念碑和纪念树。纪念馆2011年启动“收集碎片”活动,迄今收集约7.1万件文件、日记、照片、手工制品、艺术品等。捐赠者认为,博物馆保存比留在私人手中能更好地保存和利用,是这些物品的最好归宿。展品包括流亡上海的犹太难民的中文签证等物品。以官员说,犹太人永远感恩铭记,在各国排斥犹太人时,中国对犹太人敞开救援大门。

        目前在以有约24万大屠杀幸存者,最年轻的也到古稀之年。辛德勒名单上年龄最小的幸存者雷森1月12日在美国加州去世,终年83岁,他的两位哥哥遭屠杀时他才10岁。正是犹太人和国际社会不屈不挠的坚持,德国深刻认罪,总理勃兰特1970年在波兰向犹太死难者下跪。德国至今仍向6.6万名犹太幸存者赔偿,每月每人300欧元。德国积极反思纳粹罪行,反纳粹教育成为法律,获得犹太人和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犹太人在两千多年历史中历经4次驱赶屠杀,全球流亡。犹太人又是记忆的民族、教育的民族,铭记历史是加强民族素质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优秀传统。以色列每年三次悼念大屠杀历史,最隆重的是4月按犹太历国庆前1周的大屠杀纪念日,政府每年拨款几千万美元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前总理沙龙说:“遇难者的名字、照片,他们的故事;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的形象深入到我们、我们的孩子以及子子孙孙心中。”(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 本报特拉维夫1月28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