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2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涉及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九大行业,明确了到2015年的行业集中度目标。这预示着,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九大行业将掀起兼并重组潮。
一方面,这九大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规模经济效益显著,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7.17亿吨,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占世界总产量的46.3%;水泥产量21.84亿吨,同比增长7.4%,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电解铝1565万吨,占世界总量65%;汽车产量2059.7万辆,同比增长6.3%,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另一方面,这九大行业都有大而不强的“虚胖”病,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过于分散,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产能严重过剩:以钢铁行业为例,2012年理论产能9.2亿吨,实际产能只利用了近7.2亿吨,产能过剩高达2.4亿吨。2.4亿吨的过剩产能,大于全球钢产量第二名日本和第三名美国的产量总和。
兼并重组,能否治好九大行业“虚胖”病?
产能过剩成“绊脚石”
政策解读: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为重点,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重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部需求减弱,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行业虚胖,产能过剩不仅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复苏的巨大挑战,也是阻碍行业回暖的最大“绊脚石”。
中钢协秘书长张长富说:“2012年的钢铁工业总体上是高成本、高产能,低增长、低效益’的局面。”统计显示,2012年1-9月钢铁企业亏损额达到267.26亿元,同比增长41.5倍,亏损面达到45%,其中产能过剩对此“贡献”不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当前产能过剩出现了新特点:除了具有普遍性,表现为传统产业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还表现为部分行业出现了绝对过剩。未来几年,有些产品可能出现消费峰值。比如,我国峰铁的消费钢值在7.5亿吨到8亿吨左右,去年的钢铁产能达9亿多吨,在建规模1.5亿吨。相比需求,钢铁行业的过剩是绝对过剩。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水泥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有色金属的产能利用率已由2007年的90%降至65%左右。
产能过剩,简单地说就是供给大于需求。要控制产能,就意味着企业开工率和设备利用率过低,摊到吨钢上的还贷本息和固定资产折旧过高。专家表示,这“一低一高”容易造成三大突出危害:一是企业吨钢成本畸高,正常利润空间大多被过剩产能吞噬,从而加剧行业内企业“糊口型恶性竞争”;二是企业无钱进行产业升级和新产品开发,为维持现有市场份额只能大打“自杀式价格战”;三是员工薪酬福利严重缩水甚至多年原地踏步,久而久之企业人心涣散。
最近几年,政府大力治理产能过剩,决心不可谓不大,但是收效甚微。这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硬伤,迫切需要通过一次刮骨疗毒式的兼并重组潮来缓解,以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艰难转身。
兼并重组并非“大吃小”
政策解读: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行业资源,最终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最佳企业生态。
长期以来,产业集中度高低与否一直是衡量行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以钢铁产业为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能的60%乃至70%以上都集中在几家优势企业。中国的钢铁产量虽然多年列居世界第一,但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四大集团销售额的总和,只有日本新日铁的63%。
工信部总工程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朱宏任对记者说,九大行业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规模经济效益显著,但目前这些行业的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大企业,从而容易引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突出问题。
并购应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不一定就是“大吃小”。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表示,一般来讲,在产业链上游的一些规模经济明显的领域,提高大企业集中度,有利于促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在一些直接面对市场,或者为大企业提供配件的领域,应依靠小微企业的发展来维护市场竞争活力。
这次发布的加快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将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形成结构合理、有效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
金碚表示,推动大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部分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目标。同时,也要把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方面。
从2012年资本市场看,前11个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199宗并购交易,交易总金额达4022亿元。尽管交易数量持续小幅度下滑,但交易金额呈现出上升趋势。“交易金额增大,案例减少,说明兼并重组的力度在加大,效果在显现。”朱宏任说。
政府不能“拉郎配”
政策解读:完善相关行业规划和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服务管理体系,努力消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机制障碍,规范行政行为。
毫无疑问,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兼并重组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的重头戏,政府有形之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应有明确的限制,不能“拉郎配”。“政府在兼并重组中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消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机制障碍,制定规范。”朱宏任说。
朱宏任强调,在营造环境和做好管理服务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各地将认真清理、修订、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规定和做法,尤其要坚决取消各地自行出台的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区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规定。
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主动破除不利于兼并重组的政策壁垒,积极探索跨地区企业兼并重组地区间利益共享机制,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通过兼并重组,使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外延发展转向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朱宏任表示,可以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地区间可根据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签订企业兼并重组后的财税利益分成协议,妥善解决企业兼并重组后增加值等统计数据的归属问题,实现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
“我们要特别避免一个倾向:简单通过行政干预、国家配置资源来实现兼并重组,应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独立自由、公平竞争来实现。”金碚表示,各类企业都应当有自己充分的空间,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能简单演绎成“国进民退”。
相比发达国家汽车行业集中度很高的结构特点,中国的汽车企业不仅规模小、数量多,而且“散、乱、差”。“汽车行业还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虽然国内整车企业已经超过130家,但按照中汽协统计,2012年国内汽车企业销量过百万辆的只有5家,包括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尽管前10家汽车集团产销量集中度达到87.3%,距离2015年90%的目标差距不远,但其余120多家企业,绝大多数年产销量不足万辆。
近年来,虽然国内汽车行业先后上演了广汽重组长丰、长安重组昌河哈飞、广汽与奇瑞签订战略联盟等好戏,但是,业内人士期待的大规模重组并未发生,伴随着车市进入微增长时代,业内对车企兼并重组的期待再次高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在并购重组中,市场因素是最根本的力量。长城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则表示,政策只能是一种导向,不能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即使是兼并,也得两厢情愿。(本报记者 郭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