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7日 星期日

    第—书评

    我看《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翻译

    文洁若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27日   05 版)
    《芬尼根的守灵夜》(第—卷)[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著 戴从容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29年的乔伊斯 贝雷妮丝·阿博特摄

        一晃,我和萧乾翻译的《尤利西斯》已经出版19年了,当年《尤利西斯》出版时在国内外引起的“乔伊斯热”至今依然历历在目。2003年我有事到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先生知道后,就派他的博士后戴从容来请我做“《尤利西斯》在中国”的讲演。那时戴从容正在复旦大学开设“《尤利西斯》精读课”。那天一百多人的大教室坐得满满的,过道两边也站满了人。年轻人对乔伊斯的热情让我感到非常温暖,我相信乔伊斯在中国的年轻一代中也能找到知音。

        我这个信念去年在戴从容那儿得到了证明。当戴从容把一部每页都有一半注释的《芬尼根的守灵夜》递到我手里时,我既震惊又敬佩。《尤利西斯》出版后我曾想一鼓作气把《芬尼根的守灵夜》也翻译出来,但萧乾对我说,《尤利西斯》被人们称为天书,实际上《芬尼根的守灵夜》才是真正的天书。《尤利西斯》再难还是能翻译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对语言的改变太大,对译者的要求太高,就算翻译出来也不可能超越我们已翻译的《尤利西斯》。当时我还不大服气,但只尝试了一页就放弃了。《芬尼根的守灵夜》太难译,如果没有充分的前期积累根本无法入手。因此,当我听说《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已经翻译出来时感到非常震惊,又听说译者是戴从容,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她能行。在复旦大学做了讲座后,我和戴从容曾通过信,对她比较了解,她对《尤利西斯》的一些看法让我相信她是一个真正懂乔伊斯的人。这些年来,她一直没有中断对乔伊斯的研究,由她来译《芬尼根的守灵夜》是可以期待的。

        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萧乾和我翻译《尤利西斯》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戴从容做这项工作有多难。当年我们翻译《尤利西斯》时,我几乎不下楼,困了就和衣而卧,一天要翻译十几个小时,整整忙了3年零3个月,才终于把《尤利西斯》译完。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付出还是值得的。戴从容不但翻译的作品比《尤利西斯》难,学校里有那么多的教学、科研任务,还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需要照顾,她能克服这么多的困难把《芬尼根的守灵夜》翻译出来,付出必然是巨大的。她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她应该感到自豪。日本曾经有三个人先后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个失踪了,第二个神经出了毛病,第三个才译完,但最后出来的日译本的注释也没有戴从容的详尽。

        《芬尼根的守灵夜》虽然难,但是很有意思。萧乾曾从英国带回来一张乔伊斯自己读《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第8章的唱片,可惜的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红八月”中被抄走了。乔伊斯在这一章中描写的是两个洗衣妇在河边边洗衣服边聊天,听起来有河水流淌的感觉。这样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也是非常有趣和难得的,值得每个喜欢文学的人去关注和阅读。

        当年翻译《尤利西斯》的时候我劝萧乾说,写感情回忆录没什么意思,你已经写过生活回忆录和文学回忆录了,其中也谈到了感情。人不能重复自己,要向前走。其实乔伊斯也是一个不肯重复自己的人,他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与《尤利西斯》迥然不同,这样的作品只有采用更多的注释才能把原来的意思翻译出来。当年我尝试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夜》时,考虑的也是注释的问题。不管乔伊斯的意图如何,《芬尼根的守灵夜》中词语的多义性和开放性,已经超出用一个汉字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句子表达出来的可能了。我翻译了很多作品,我的翻译原则是要尽可能地保留原著的面貌,就连虚词,如果可能,我也要翻译出来。当年萧乾就风趣地说,文洁若是一个零件也不丢的人。像《芬尼根的守灵夜》这样的作品一个零件都不丢当然不可能,但是要尽可能多地重现原著的面貌,只能靠注释的方式来解决,我觉得戴从容这个思路是对的。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个译本与一般的注释本又不一样,正文的排列方式非常像我国古代的典籍,用小字加入随文注。喜欢情节的人就看大字,希望更深入地了解的人就把小字也加上去,用这样的方式来翻译西方作品既传统又新颖,这种尝试非常有价值。

        (作者为著名翻译家)

        《芬尼根的守灵夜》

        《芬尼根的守灵夜》是20世纪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继《尤利西斯》后,耗费17年心血著成的一部小说,也是其唯一未被译成中文的作品。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汉弗利·钱普顿·壹耳微蚵是都柏林一个小酒馆的老板,他和妻子安娜·利维娅·普鲁拉贝尔、儿子山姆、肖恩、女儿伊茜住在酒馆里。一天晚上,酒馆打烊后,壹耳微蚵把酒客们杯里的剩酒喝个一干二净,醉得从楼梯上跌下来。半夜,孩子的一声惊哭将父母惊醒,两人上楼查看熟睡中的孩子,没有发现任何异样。于是两人回到卧室,开始做爱。随后,安娜·利维娅·普鲁拉贝尔在半梦半醒中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没有标点的独白。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架构上,乔伊斯以梦呓一般的语言、迷宫一般的结构,构建了一个庞大繁杂的梦境,暗喻了全人类循环往复的历史发展,体现了18世纪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和布鲁诺思想对他的影响。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的译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从容。她专攻乔伊斯及西方当代文化研究多年,著有《乔伊斯小说的形式实验》、《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解读》、《乔伊斯、萨义德和流散知识分子》等专著。本书是她在对爱尔兰历史、文化近10年研究的基础上,耗费8年光阴译成。除译文外,本书还有文字量甚至超过译文本身的大量注释,可以帮助读者尽可能多地理解《芬尼根的守灵夜》语言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目前,译者正在进行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翻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