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走到今天,还要怎么改?怎么攻坚?中外人士都很关注。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第一站选择了深圳。这是他当选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第二天,他轻车简从,来到莲花山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
政协委员们同大家一样,很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广东考察走的路线恰同20年前邓小平曾走过的路线,颇具深意。特别是,当委员们读到他在考察时强调的“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更为兴奋。十八大以来,政协委员围绕怎么样改革攻坚,已经发表了许多意见,引人注目。
●经济学家 厉以宁
当前一些唱衰中国的论调不应轻信
对于那种“中国人口、资源、改革三大红利耗尽”的说法,厉以宁委员认为是不对的。他的看法是人口红利可以通过劳动者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继续获得;改革红利可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继续获得;土地、矿产资源虽然会减少,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用之不竭的资源。所以,中国新的竞争优势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良好的制度环境。
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实现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翻番,关键在改革。
发展的动力分为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两者是不一样的。要想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必须依靠改革,建立良性机制,而不应单纯依靠宏观调控。改革的关键是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目前政府管得还是太多,特别是审批太多。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宋晓梧
倒退和停滞没有出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此宋晓梧委员的见解是,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转轨,必然经过政府逐步放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存在政府与市场边界不够清晰的问题。但由于前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等所积累的弊端日益显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地方GDP竞争致使地方政府实际成为资源配置主体,由此助长了无序竞争、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政策过分向资本倾斜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为权钱交易提供了制度性平台。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应当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方面下功夫,明确界定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社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如企业经营决策等,坚决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如基本公共服务等,切实管好。要深化相关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打破各类行政性垄断,形成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利于真正转变发展方式,并从制度建设上抑制腐败行为。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分配差距过大的现象就倒退回计划经济平均主义,也不能因为GDP的高速增长就停滞于粗放型发展方式,倒退和停滞没有出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一切积极性增加财富,让社会各阶层合理分享财富。这些做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将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民革中央副主席 何丕洁
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
对于逐步消弭国民收入差距,确保社会稳定,何丕洁委员的观点是应从多方面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全面推行同工同酬和阳光工资制度,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包括: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促进农民合理转移和就业,抑制和缩小城乡发展和收入不平衡;加大对低学历、低技能工人的在职培训力度,使劳动者的收入随着职业的改变而相应提高;尽快出台土地物权法配套法规,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并赋予农民产权地位,使农民能够充分享有土地流转的增值收益。
——要进一步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设计更加合理的税制结构,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税收缩小收入差距。
——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生产要素价格,缩小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要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从根本上确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有关最低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专项立法,并将其纳入劳动关系法律体系。尽快实行职工薪酬水平控制和职工薪酬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的双重调控管理。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新立
加快服务业“营改增”税制改革
全球经济危机使我国出口增长受阻,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能否趋利避害,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正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了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郑新立委员认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所占比重现在分别为43%和34%,比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0和20个百分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税负过重。应尽快扩大服务业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户营业税、增值税的起征点,努力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如果能用五年的时间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目前世界平均50%左右的水平,可新增就业1亿人以上,使全社会流通成本大大下降,并能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而且,也只有通过税制改革,才能形成企业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延伸的激励机制。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于2009年将“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确定为跨年度重点调研课题,调研组三年多来多次围绕此课题举行座谈会并先后赴宁夏、湖北、浙江、重庆等省区市进行实地调研。
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左己委员,副主任李德水、王钦敏、柴松岳、范西成等委员组成的调研组,在《关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中提出,财税体制改革必须有所突破,改革的目标是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优化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调研组建议:
——切实划分各级政府事权,构建财力和事权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将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责权划分等财政基本问题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把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作为完善分税制的一个切入点,分情况、分步骤地逐渐推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改革措施;
——调整税制结构,通过优化税制,公平税负,更好发挥税收作为组织财政收入和调整经济社会生活的功能作用;
——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强化预算的完整性,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的政府预算报告,完善预算信息披露制度。
(本报记者 倪 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