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19日 星期六

    60余座春秋战国墓葬重见天日

    多数比曾出土编钟的曾侯乙墓早约200年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19日   04 版)
    图为正在考古挖掘中的文峰塔墓地。资料图片

        本报武汉1月18日电(记者夏静  通讯员李姣宇)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位于湖北省随州文峰塔墓地的60余座古墓近日重见天日,其中春秋战国时期曾国贵族墓葬群,对揭示曾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经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规模考古勘探,文峰塔墓地已发现墓葬68座,发掘了65座,包括土坑墓53座,砖室墓12座。其中,2座曾国车马坑和1座曾国马坑为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这些墓葬的年代多为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期,均被早期盗掘过。经过精心挖掘,目前共出土铜、陶、漆及玉石各类质地的文物约500余件。

        考古人员从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找到了墓葬主人身份的线索。“很多青铜器上都有‘曾’,‘曾公子’,‘曾子’这样的铭文,应当是曾国的一个贵族墓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说,文峰塔墓地中大多为东周曾国墓,少数为战国晚期的楚国墓。

        据黄凤春介绍,墓葬群中面积最大的M18古墓,南北长16.6米,东西宽15.6米,南端还有一个宽4米,长8米的墓道,墓葬开口面积达到217.5平方米。令考古人员十分惊讶的是,与普通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不同,这一墓葬呈现出了十分罕见的“亚”字形。在它的东西北三面还发现了3个方形的副葬坑和多层台阶。这一系列的发现都预示着墓葬主人的身份地位不一般。

        “如果说这里是春秋时期曾国的贵族墓地,那么这座‘亚’字形墓地的墓主人会不会是曾国历史上又一位国君呢?”面对眼前别致的墓葬和出土文物,考古人员产生了这样的猜测。

        据了解,曾国是春秋时期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早在1978年,随州就发现了著名的曾侯乙墓。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而此次发掘的文峰塔古墓距离曾侯乙墓所在地擂鼓墩,只有约5公里。从面积上看,它几乎超过了曾侯乙墓坑的规模。经考古人员分析,文峰塔的多数墓葬比曾侯乙墓葬还要早大约200年。

        文峰塔墓地的发现过程几经坎坷。2009年6月,文峰塔社区的一次施工,掀开了春秋战国时期尘封的历史。建筑工地上出现编钟的消息,引来了随州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他们发现部分墓地已遭到破坏,不见编钟的影子。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大小9件编钟被追回。由此展开的多年考古工作,让两千多年前墓葬的神秘面孔逐渐变得清晰。

        经多方努力,此次文峰塔墓地的考古工作首次科学地、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墓葬坑对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认识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文峰塔墓地的发现还对完整揭示曾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