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到芬兰的友人想在市场买一个瓦数稍大一点儿的白炽灯泡,既可照明又可临时应急取暖。可他几乎走遍了赫尔辛基所有的大超市也没有买到。友人上网一查才发现,原来欧盟委员会2009年3月18日通过了有关减少和停止使用白炽灯泡的法令。根据该法令,欧盟国家100瓦的白炽灯泡从2009年9月开始退出市场,60瓦的白炽灯泡从2011年起也退出了市场,到2012年9月,所有7瓦以上的白炽灯泡也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寿命长、节能、有益环保的新型节能灯泡。由此开来,作为欧盟国家,在芬兰市场上买不到白炽灯泡就在情理之中了。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资料表明,全世界2009年的照明电力占电力消耗总量的19%,如果节能灯全面代替白炽灯,可以节省30%的电力,如果再换上小瓦数的节能灯泡就有可能节省50%的电力。芬兰莫蒂瓦节能咨询公司的节能预测结果称,如果芬兰所有家庭都换上节能灯泡,每年可节省5.8%的电力,约11亿度电。芬兰的节能计算结果只是世界观察研究所计算结果的五分之一强。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芬兰是个高纬度国家,四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内,这里冬季长,御寒成了漫长冬季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很多古老的建筑用高瓦数的白炽灯作为附加取暖设备很普遍,所以在节能方面与南欧国家有差异。有关科学文献显示,传统的白炽灯发光的部分只是其能量的5%,而散发的热量相当于其能量的95%。在冬季天气比较温暖的南欧地区,产生这么多的热量完全是多余的,但在冬季需要御寒的北欧国家芬兰,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难怪有的科学家断言,75瓦至100瓦的白炽灯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取暖设备。据芬兰多次模拟实验表明,白炽灯所产生热能的年利用率可达到55%至80%。
在欧盟委员会规定的白炽灯使用的最后期限到来之时,网上的一场辩论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起因是《南芬兰报》登载了一名读者来信。写信人反映他花5.7欧元买了一个节能灯泡,用了3天就坏了。言外之意,节能灯泡技术不过关,没有必要急于“换灯”,该报编辑部借题发挥,顺势在网上发动读者就是否有必要”换灯”问题展开讨论。3个小时之内就有42名读者在网上发帖子,大家引经据典,唇枪舌剑,对“换灯”褒贬不一。主张”换灯”的人认为,节能灯泡虽然比白炽灯泡贵,但的确有使用寿命长、亮度高、耗能低的特点。一名读者说,他1995年安在厨房里的节能灯泡已使用了17年,至今还在用着,使用3个小时就烧坏了的情况极为少见,充其量也只是十五分之一。反对“换灯”的人称,节能灯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要比白炽灯泡产生的有害物质高出许多倍,节能灯泡里的汞对环境非常有害,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白炽灯泡高得多。有的读者还抱怨,节能灯泡价格昂贵,最便宜的也比白炽灯贵3倍。争论还在持续。
在环保成为各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宠儿”的当今世界,采取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灯自然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但在采取一项“好”的政策之前,应当全面地考虑新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否则就会产生阻力,甚至遭到反对。由此看来,芬兰能否顺利实现全民“换灯”还有一段路要走。
(本报驻赫尔辛基记者 赵广俊 本报赫尔辛基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