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07日 星期一

    爱心,在校园内传递

    ——华中师范大学开展爱心教育活动纪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07日 06版)

        华中师范大学广泛宣传爱心理念,树立爱心教育典型,精心策划爱心教育活动,大力扶持品牌爱心社团,努力营造爱心文化氛围,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已成立14年的“圣兵爱心社”不仅帮助了上千名贫困高中生圆了大学梦,也成就了华中师大数千名怀揣爱心的优秀大学生。

     

     爱心在校园中培育

     

        “心心火义教之家”是华中师大继“圣兵爱心社”之后涌现的又一个爱心社团。社团组织社员到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义务授课、到孩子家中作“一对一”辅导或在华师校内开设免费辅导班。截至2012年9月,该社团共帮助民工子女7000多人,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0000小时。

     

        学校坚持提升校园文艺活动的品位,努力发掘文艺活动的熏陶教育功能。“桂苑之歌”校园歌手爱心演唱会,是华中师大在武汉地区独创并连续多年举办的大型校园文艺活动。学校为此专门设立了“桂苑之歌”奖学金,由在校学生定期捐助,学校给予资金配套,这样每年可以资助60多名在校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桂苑之歌”每年两场,场场爆满,万人空巷,成为培育爱心文化的新载体。

     

     爱心在学生间传递

     

        华中师大十分重视在学生中发现爱心教育榜样,通过同辈引导,典型示范,激励学生共筑爱的长城。

     

        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阿达姆,是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0年6月至今,他每周都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春苗学校义务支教,将爱心献给“流动花朵”。去年3月12日,阿达姆拿出参加电视节目的5000元奖金在春苗学校设立了“阿达姆专项奖学金”,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农民工子女。阿达姆被师生亲切地称为“洋雷锋”。去年3月22日,学校成立了以阿达姆为队长的“洋雷锋”志愿服务队,共召集了来自美国、马尔代夫、秘鲁、加纳、尼日利亚等30个国家的43名留学生。

     

        被誉为“华师最美女生”的刘轶在8个月大时因药物中毒导致双耳失聪,从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20多年间,她用文字和看口型与别人交流。凭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刘轶即将完成硕士学业,去美国攻读博士。

     

        一个个优秀学子的感人事迹唤醒了全校学子心中向善的种子,大家在感受他人关爱的同时,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实现了“爱的传递”。

     

     爱心在实践中体现

     

        在学校爱心文化氛围的感召下,各学院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爱心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大批典型做法,为学子实践爱心搭建了平台。

     

        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充分发挥学院优势,将对学生的爱心教育融入到专业能力提升中,先后组建了星光支教服务队、星光电脑服务队、星光影像工作室。三支服务队常年立足校园,扎根基层、服务师生、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在诠释爱心理念的过程中,感受爱、发现爱、宣传爱、践行爱。

     

        教育学院“星光自闭症儿童服务中心”开办了一系列公益讲座,依托家庭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在荆门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基地,利用暑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调研、评估、干预活动。教院学子们用关爱让这些跌落凡尘的“星星”孩子重新绽放出笑脸。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的“心语爱心社”自成立以来,一百多名社员先后走入省肿瘤医院、农民工子弟小学、洪山区福利院、湖北省盲校,勇担社会重任,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用爱心诠释希望,用行动传递真情,用奉献放飞梦想。(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党波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