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03日 星期四

    湖湘文化是湘人血脉

    ——《湖湘文化十九讲》

    莫运平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03日   05 版)

        从2002年起,谢发平就持续做着湖湘文化反思这一课题。新近出版的《湖湘文化十九讲:回望潇湘》(以下简称《十九讲》),反思湖湘文化,又由湖南人写就,全书彰显了湖湘人的三个脾性。

        一是草根。如果文化可分精英与草根的话,笔者以为《十九讲》的身份肯定是属于草根文化的行列。全书包括总论(湖湘文化精神特征)、分论(军事、经济、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墓葬)、人物论、地域论等几个大的专题。著作先以“南方性”、“民间性”、“开放性”对湖湘文化特征进行总的定位,然后以平民视角对每一论题娓娓道来:一是于掌故中进行透彻的反思;二是平民式的调侃。如谈沈从文的“柔弱文人伟丈夫”一讲,在讲述老师刘文典对沈从文构恶掌故时,文末调侃刘文典先生道:“如今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因他而扬名,不仅成为中外‘驴友’的追逐之地,更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焦虑、失落文人的精神家园。而刘文典先生的故乡何在?”

        二是忧心。著作随处可见的文化忧心来于湖湘文化的“致用”精神。《秋风悲情岳阳楼》一讲对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进行了一番后名楼文化影响的比较后,提出岳阳楼文化对“湖湘文化”的影响至少有三:广阔的胸襟、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了。《十九讲》对湖湘文化历史的介绍时不时会让读者血脉贲张,但是讲历史不是《十九讲》的目的,它真正的意图是要给当下的湖湘文化建设开一剂药方。从著作的内容到著者的苦心,《十九讲》渗透了对湖湘文化的忧心,只有读懂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彰显《十九讲》对当下湖湘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三是霸蛮。“霸蛮”是湖南人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所谓“霸蛮”,按《十九讲》的考证,是湖南本土的“夷蛮”性格与屈原的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精神相融合的产物。它“不是‘蛮干’的同义词,是指哪怕在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或希望的条件下,湖南人也会用超凡的努力去‘拼命’获取成功的一种精神。”《十九讲》本身的“霸蛮”表现在:湖湘文化是湖南人的血脉,活在其中,只能去反思去创新去弘扬。这种对文化之根的态度恰恰就是文化建设中需要的基本态度。

        《湖湘文化十九讲:回望潇湘》

        谢发平 著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