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从12月10日开始在一版推出了“学习贯彻十八大·走基层大型采访”栏目,连续刊登了《变“踩高跷”为“接地气”》《琅琅书声绕山间》《社区“八景”上邮票》《“双合成”谋“三和”》等10多篇报道,以小切口、小场面讲述大发展、大变化。语言朴实生动活泼,赢得了广大读者和专家的好评,认为是本报改文风的具体体现。本刊特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绍阳教授对报道进行点评,并摘发两位读者的来稿,为改文风叫好鼓劲。
现在倡导改文风从“短、实、新”入手,新闻报道的写作更应如此。这三字要诀不仅是新闻的要义,也是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新媒体的兴起,尤其是微博的冲击,促使传统媒体对新闻生产方式进行变革。只有更迅捷、更可靠、更鲜活的新闻才能留住读者,才能有效地起到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从2012年12月10日开始,《光明日报》每天刊登的“学习贯彻十八大·走基层大型采访”系列报道,是一组践行“短、实、新”要求的报道。
“短”是这组报道的共同点,每篇都不超过千字,通常是一地一事,涉及的地方多是乡村、边疆、社区。无论是培植万亩核桃林幼苗,还是村民手边的记事本故事,都突出一个“变”字,记者在行走中捕捉着基层中国的悄然变化。从单篇报道看,只是一个地方一个生活常态的变化,但连着看就是一幅中国社会变迁的美丽画卷。
“实”的第一层意思是真实,它是新闻的内核;“实”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内容充实。胡乔木同志的名篇《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专门强调:“写新闻第一要言之有物”。这组报道在“实”字上下足功夫,从一组组数据的前后对比中看实实在在的社会进步;从百姓的一句句掏心话里感受他们的心声;从一件件实事中衡量干部的作为。可以说,把新闻写“实”,是新闻取信于民的先决条件。
“新”是好新闻的硬指标。好记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出一件事情的新闻价值,那是时间上的“新”,是考验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新”也指内容上的新,它不光是要反映新生事物,而且报道的对象要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这样的报道才会真正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像《变“踩高跷”为“接地气”》一文中,写的是曲阜市400多名科级干部下到村庄去当“第一书记”的新事,他们的经验就为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化实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再比如《山上景色秀 山下生活美》一文中,记者抓住了当地政府提出的“人口下山,产业上山;游客进山,产品出山”的十六字工作思路,清晰地勾画出重庆阳河溪的移民安置和发展目标;还有《琅琅书声绕山间》一文中,介绍贵州发展各级教育的“4+2”突破工程。这些新闻作品或者解答了百姓的疑问,或者推介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只要用活“短、实、新”,新闻报道就能和大众越走越近。(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用群众话说群众事
这些天,《光明日报》连续在一版推出的“学习贯彻十八大·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不仅是对十八大后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呼应,也是他们践行改文风的具体体现。这些篇章无一不是来自第一线的速写,文风朴实,文字俏皮,文笔俊秀,文论实在,文述感人。不用细看内容,仅从题目上就有吸引人读下去的欲望。如《变“踩高跷”为“接地气”》《“海燕”翱翔》《琅琅书声绕山间》《社区“八景”上邮票》《打起手鼓唱起歌》《小村大院“种文化”》等标题,动静结合、画龙点睛,比喻恰当且不花俏。尤其是《小村大院“种文化”》,动词“种”用得太绝了,准确生动、活色生香、横生妙趣、值得玩味。版面搭配照片,让人们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和精神的舒畅。
可以说,“走基层”报道从冗长空洞、言之无物、刻板生硬的文件风格中走了出来。记者下到了基层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学会使用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用群众的话说群众的事,这正是改文风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光明日报》评论员所说:“讲符合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讲有感而发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让我们切实将纸上的理念,转化到实实在在的举措中去。”(黑龙江读者 齐光瑞)
传播基层正能量
《光明日报》的“学习贯彻十八大·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和传播基层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新面貌、新机制、新做法、新成效,把这些“正能量”转化成了“正效应”,宣传效果很好,为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新启示。
启示之一是传播基层正能量的宣传最有感染力。记者走进山东、湖南、重庆、贵州、浙江、海南、青海、吉林等省市自治区的街道、学校、村庄、田间地头,对领导干部、普通村民、幼儿园园长、农家书屋管理员、社区居民、企业家等进行深入采访,记录和引用他们鲜活的话语,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信心,增强了新闻作品的感染力。
启示之二是传播基层正能量的宣传最有公信力。“学习贯彻十八大·走基层大型采访”多数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如,《变“踩高跷”为“接地气”》针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来越好,可群众不满意、不欢迎、不理解的事儿却越来越多,原因何在?”的问题,报道了山东曲阜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化的经验。正因为问题难以解决,新闻报道的新机制和新做法才具有新闻价值。
启示之三是传播基层正能量的宣传最有引导力。十八大确定的方针政策来自党对社情民意的掌握和判断。要引导舆论,就要发现、传播社情民意中的正能量。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设文化强国和美丽中国也是十八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日报的“学习贯彻十八大·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对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格外关注,《“让我们在图书馆里成长”》《社区“八景”上邮票》等反映了群众对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追求。(天津读者 梁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