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一些地方又迎来了接待高峰。据媒体日前报道,在以温泉著称的内蒙古某县城,一位分管外宣工作的副县长一天接待了十多批客人,有参观考察的,有检查验收的,大多数来客都要体验一下当地的温泉,他一天陪洗了八次,整个人都快泡虚脱了。最后一次他都没有换衣服,直接在温泉池子里等客人,“来的都是上级领导,不陪不行”。
不只是“一天泡八次澡”,还有“一天吃四次早餐”“一个办公室一年买十几台打印机”……这些事情看似离谱,却不能只当成冷笑话看。工作作风转变何以如此艰难?一方面,在于监督缺失,部分官员在惯性中行事而少有自省意识;另一方面,这也与时下权力配置资源的利益格局有着密切关联,不打破这种网络状的利益关系,作风转变注定不会轻松。
一直以来,中央都在强调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再次提出厉行勤俭节约,要求基层调研轻车简从,不铺地毯、不安排迎送宴请。习近平总书记的广东之行,已经践行了承诺、作出了表率。然而,地方上迎来送往的热情似乎并没有因此减退,原因就在于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的缺失。
迎来送往、宴请送礼的对象,往往是上级领导,抑或上级机关的工作人员。这就要求,各级机关应该自上而下、不打折扣地加强自我约束,“打铁先要自身硬”。一是要制订更为具体、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细则,公之于众,并辟出意见通道,接受公众监督;二是要形成制度化的监督、问责机制,有人督促、有人检查、有人问责,这样或可避免新的规定沦为一种形式。
在资源配置权依然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迎来送往想必不会完全消失。诚如那位副县长所言,“来的都是上级领导,不陪不行”。一旦失礼,恐怕就会失去权力、资源乃至更多的利益。而且,这种行为往往还与一个地方的整体利益绑在一起,难怪很多地方官员说起“泡八次澡”“喝N场酒”,往往都不乏悲壮呢。
近一段时间,中央在转变工作作风上的努力,展现出一种清新的会风、文风、作风,而公众对此表现出来的热情回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意的殷殷期待。事实上,这种上下互动正是推动作风、政风、党风改变的力量所在,当前要做的就是趁势而上,让监督问责机制高效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