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文化强市百城行78

    唐山:文化推动城市转型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23日   04 版)
    清东陵
    文化风采

    评剧《香妃与乾隆》剧照

        ■唐山市委书记王雪峰: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唐山市市长陈国鹰:让“无处可比拟,无地可替代”的唐山文化,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主持人语

     

        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是什么?唐山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资源型城市如何加快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走进河北省唐山市。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摸清资源底数,确立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摸清文化资源底数,明确发展思路。

     

        唐山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也是有着丰富独特文化资源的城市,唐山文化资源无处比拟,无可替代。“不食周粟”“老马识途”等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唐山被史学界公认为“曹雪芹故里”。长城关隘、景忠山、菩提岛、金银滩、李大钊纪念馆及其故居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已成为旅游名胜。唐山还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大型煤矿,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第一辆蒸汽机火车,第一段标准轨距的铁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唐山积淀了深厚的工业文明。古老与现代、人文与自然、传说与现实……唐山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于促进文化强市建设,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摸清文化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唐山先后编制了《唐山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唐山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等战略性规划,确定依托唐山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重点培育现代传媒、休闲娱乐等“七大文化产业业态”,延伸打造工业文化、历史文化等“十大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南部海洋文化产业带、中部滦河文化产业带、北部长城文化产业带、中心区工业文化产业带等“四大特色产业带”,坚持一地一品,大力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突出、特色产业和县域文化产业逐步兴起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搭建发展平台,助推转型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一个良好环境和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从2011年开始,唐山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文化立市”领导小组和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多次研究部署文化产业工作。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解决资金瓶颈。从2008年起,唐山每年设立专项资金1200万元,用于支持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今年又确定将电影《唐山大地震》唐山投入的本金6000万元及收益分成8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并安排文化发展资金2.06亿元。

     

        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只靠政府的力量,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唐山市委、市政府积极搭建服务和招商融资平台,政府“点火”,社会“拾柴”,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机制。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唐山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目前,唐山2000多家文化产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已达到80%。先后涌现了唐国文化传媒、隆达陶瓷、滦州古镇置业等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民营文化企业。唐山不断加大推介招商力度,提升唐山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今年5月8日,唐山组织举办了文化产业项目推介招商会,北京保利集团、中青旅集团等50多家知名文化公司和企业的代表参会,隆达陶瓷创意中心等16个项目合作签约。在第八届深圳文博会上,唐山7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125亿元人民币。唐山与中国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签署了《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组织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将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列入《2012年全市金融企业贷款投向参考指导目录》,中红彩印包装、《唐山大地震》影视基地等项目签约贷款相继到位,有力地支持了项目开工建设。

     

        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决定着调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作用的大小。特别是针对经济总量较大,二产在产业结构中比重偏高的现状,唐山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对接,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唐山拥有雄厚的工业文明资源,依托深厚工业历史底蕴,促进文化与第二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唐山支持开滦、冀东水泥以及陶瓷等传统企业实施老工业厂房、老工业仓库改造,提升企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设谋划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启新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元包装、唐山交大遗址保护开发等项目。唐山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了京东玉龙湾体育文化产业园、景忠山文化旅游区等一批与旅游休闲业融合的项目,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活力。

     

     项目建设与储备同步,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文化强市是提高城市竞争软实力的持久战略,绝不是搞突击,一阵风。为了将文化强市战略持久推向深入,唐山坚持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势头强劲。目前,落地项目已经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建、拟开工和正在做前期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65项,计划总投资1109.66亿元。

     

        一批落地项目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以建设具有经济转型示范意义的中国矿业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为目标,开滦博物馆、井下探秘游等项目累计接待中外游客8万多人次。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完成投资8.3亿元,完工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唐山陶瓷文化展馆、南湖书画院等项目已投入运营;滦州古城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2000亩,今年5月,888亩核心景区已经竣工开街。

     

        今年以来,唐山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工程。谋划启动一批。谋划开工了冀东古玩城、视博汇摄影创意园、迁安长城国家公园、隆达陶瓷创意中心项目、电视剧《平安是福》等2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推动唐人文化园、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迁西太阳峪满族风情园、滦南北河水城、丰南青少年文化科技体验基地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取得效益;推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EMA魔力之地”、唐山1970影视基地、滦州古城、曹雪芹文化园、迁西栗香植物园等项目投入运营;完善提升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丰南唐津运河文化产业聚集区、京东板栗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常云亮)

     

     专家点评

     

        知名文化学者、社科专家 程云瑞

     

        唐山文化产业的勃兴,关键在思路:文化之“魂”,与经济发展之“躯”;文化之“轻”,与资源城市转型之“重”;文化之“虚”,与社会进步之“实”,无不体现出唐山人的思维特征,无不是融合的时代杰作。融合贯穿唐山历史文脉,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的无终媾盟,十几个戎国缔结盟约,首开中华民族融合之先河彪炳千秋。如今,融合领跑唐山共赢之路,通过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资源城市转型的融合、文化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人与人的融合、人与社会的融合、人与自然的融合。由此启迪:当今,融合比开放更全面,融合比包容更深刻,融合比创造更重要。运用好融合思维这一方法论,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激烈竞争的全球背景下实现与世界的竞合、与未来的共赢。

     

     文化名片

     

        ■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中国北方瓷都”。在这里相继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和我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已连续举办十四届。

     

        ■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联合国“人居荣誉奖”。

     

        ■评剧以“曲调字正腔圆、唱腔优美疏放、反映百姓生活”深受民众欢迎,成了中国北方流布最广的剧种和北方戏曲艺术的灵魂。2006年国务院将评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皇家陵寝,清东陵于2000年底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专栏编辑 杨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