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山东烟台:科技引领“蓝色崛起”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8日   10 版)

        烟台,这个因海而兴的港城,现在又加入“蓝、黄”经济建设区规划两大国家级战略。靠着高新科技的支撑,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烟台又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

     

        科技引领蓝色发展

     

        在黄海之滨的烟台高新区,钛合金紧固件综合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正有序进行,主体车间已经封顶。这家山东省唯一为大飞机进行高端零部件配套的企业,主要对高强度钛合金紧固件进行产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此时,位于科技大道南侧的航天高新技术园也在紧张建设中,一大批航空航天上下游企业将在这里集聚发展。

     

        钛合金紧固件所在的烟台高新区,是烟台市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为支撑,着力推动“蓝色产业”高端高效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高新区的所在地则是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是烟台市加快推进蓝区建设“一极领先  多极崛起”的领先一极。从过去的承接产业转移,到如今以高新技术沟通世界,东部新区正实现“金字塔尖”的开放对接共赢。

     

        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说:“我们坚持‘一极领先 多极崛起’战略,集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大力度释放、大面积扩展蓝区建设综合效应。烟台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大力增创蓝区建设新优势,真正让蓝色经济成为推动烟台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鲜明特色。”

     

        在烟台蓝区建设中,高新技术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航天高新技术园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以万华MDI、博源科技为代表的新材料,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等高新优势产业,正为蓝色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有数据显示,蓝区建设启动以来,烟台市已在全市范围集中扶持了63个重点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项目,有效带动社会投入600多亿元,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依靠科技崛起的新兴力量

     

        科技创新正推动烟台一大批新兴产业崭露头角。在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的实验室内,一种利用缓释微球技术生产的新药注射用罗替戈汀,将彻底改变传统糖尿病人长期服药的痛苦。这种新药,成为国内首个敲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大门,打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制剂。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是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发展的高端平台,其核心支撑正是国际化的科研合作和强有力的技术攻关。目前,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美国哈姆纳研究院等近20家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已经签约入驻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由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领衔的首批20多个创业项目已经入园“孵化”。

     

        不论是中集来福士,还是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都通过研发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抢占“高端产业”制高点,推动“烟台制造”向“烟台创造”升级。一批在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拥有“话语权”的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六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贡献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以上的份额。到2015年,烟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

     

        建起最先进的科技平台

     

        在烟台开发区,清华科技园正加紧施工,建成后将引进大中型科技企业、研发中心300多家,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5家以上,引进高端科研人员5000-10000人、科技从业人员2.5万人。

     

        类似清华园这样的创新平台,在烟台各地已广泛布局,目前全市拥有科技“孵化器”总面积已达25万平方米。近年来,烟台市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步伐,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研发机构相继入驻烟台。不久前,烟台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促进烟台在核电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目前烟台已经拥有9家海洋科技领域的高校院所,海洋科研人员超过1000人,学科带头人80多人,同时拥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6家。到2015年,全市计划新增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0家以上,涉海科研机构和高校达到12家。

     

        为促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烟台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科技创新“六个十”工程。加强对“十大科技龙头企业、十个成长性创新企业、十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十大科技园区、十大科技应用技术、十名科技领军人才”的支持力度。目前,该市7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80%以上的科研经费来自企业,9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开发合作关系。(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张行方 张景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