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公布的“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长春市位居榜单第5位。自2008年以来,长春市连续5年被评选为“最具幸福感城市”,并一直保持在前八强。
“城市幸福感节节攀升,文化发展功不可没。”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深刻理解着文化与幸福的内在联系。改革开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不断吹开城市深藏的文化情结,汽博会、电影节、雕塑大赛……一个个文化活动在秉承“文化惠民”理念与展示长春文化发展的同时,续写着城市与文化的不解之缘。
文化地标扮靓城市
在这座仅有200余年历史的年轻城市,汽车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史。以1953年7月1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为标志,汽车文化就在丰厚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中温润地成长起来。走进国内最大的汽车主题公园——长春国际汽车公园,园内地标性建筑汽车博物馆和汽车娱乐馆展示着汽车的历史与发展;世界汽车名人街、世界汽车文化走廊、中国汽车文化走廊饱含着汽车发展中的智慧……
这个占地1.05平方公里的汽车公园,自2010年9月开园,迅速成为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后,长春爱车市民和汽车工业旅游游客的休闲新宠。工业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不仅让长春市委、市政府“既要有汽车产业,又要有汽车文化”的构想成为现实,也为长春市再添了一座扮亮城市的地理坐标。
1997年8月,23位国内外雕塑家在长春市文化广场“开凿”,一个月后,23件雕塑艺术品惊艳“出炉”,令人大饱眼福。至此,首届长春国际雕塑展的成功举办,为长春冠上了“雕塑之都”的美誉,更让本没有城市雕塑传统的长春,增强了“用雕塑扮美长春”的信心。
从广为人知的汽车文化、电影文化,到朝气蓬勃的动漫文化、雕塑文化,长春市正利用特色文化扮靓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文化节日提升市民幸福
在长春,每逢双数年的八月,都因为长春电影节的举办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光影八月。随着今年第十一届长春电影节开幕,“看着电影长大的长春人”再次共享了一场文化盛宴。在电影节开始的第二天,长春市300余位农民走进影院免费观看3D电影,拉开了电影节主题惠民活动——“农民进影院”的序幕。
“办百姓的文化节日”,2012年10月,长春市就“如何用文化提升市民幸福感”召开座谈会,这样一个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答案公之于众,“办百姓的文化节日”,要“文化惠民”,也要“文化利民”。
2012年7月22日,第九届中国(长春)汽车博览会闭幕。在正值长春高温天气的10天中,包括车展、汽车拉力赛、学术论坛等多项活动,吸引观众累计达到65万人次,共销售各种车辆1.2万余辆。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表示,长春汽博会对推介长春城市形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相信长春有潜力挖掘出更多的专业化展会。
如今,会展文化已成为长春市带动旅游甚至直接拉动经济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仅2011年,全市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90项,展会直接收入24亿元,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收入216亿元。初步估算,今年长春市举办的会展活动将突破200项,直接收入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270亿元。
“文化兴市”助力城市发展
“陪儿子看《少林海宝》,才知道这部动画片是长春产的!”长春80后父亲董琦感慨,今后在孩子的童年记忆中,不再只有米老鼠、机器猫,也多了海宝、蓝猫这些精致的本土动画形象。
随着《乌龙院》《和家有乐》《蓝猫健康特攻队》等动画片的问世,长春市原创动画产量早已超过1万分钟,其中《乌龙院》在大陆累计销售过亿册,被誉为“华人动漫第一品牌”。2012年第八届长春国际动漫艺术博览会吸引了66.2万人次参观,总成交额387万元。
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传统产业推陈出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长春电影虽几经沉浮,却如涅槃般浴火重生。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中,长影连中三元,其中《大太阳》《信义兄弟》两部产自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2008年,我国首个为农村题材电影专门设立的创作生产基地——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在长影集团成立。
近年来,长春市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截止到2011年,长春市文化企业已多达170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高广滨表示,长春正站在文化兴市的高度,积极谋划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在打造幸福长春中的作用突出出来。(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特约记者 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