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护井“夫妻哨”

    作者:崔海旭 徐彬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7日 07版)

        1951年,从朝鲜战场凯旋的沈阳军区某团进驻辽西某山区。

        这里属山地半干旱气候,地面土层稀薄,地表水存留非常困难,地下多为岩石层,要打一眼水井难度非常大。为保证官兵用水,60多年来,该团在营区周边打了10多眼水井。水井通常由一对士官夫妻看守,故曰“夫妻哨”。这个团的上士袁春雷与妻子朱红,是第十三代守井人。

        袁春雷和妻子的主要任务是守护井房设施和按时供水。每天早上,袁春雷和朱红5点30分准时起床,将水泵打开抽水,然后把他们的“家”——山脚下的3间小平房和一个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半夜12点将水泵按时关上,看似轻松,但他们一年365天,天天守在深山里,没有友邻,没有假日,饱受寂寞孤单的煎熬。

        水泵故障一直是袁春雷最担心的。一开始,水泵出现问题请师傅修,他就在一旁边看边记,他买了大量水泵维修方面的书籍,潜心研究,久而久之,他对水泵的构造烂熟于胸,再出现异常都能自己解决。他还发明了自动报警器,一旦水泵没有正常运作,小小的报警器就会发出“滴滴”的响声,他因此获得了团里颁发的“创新发明奖”。

        为确保供水安全,夫妻二人每天都会对输水管道巡查大半天,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一把钳子,一条小路”的生活,一晃就是4年。2007年12月,得知妻子怀孕了,袁春雷犯了愁。“夫妻哨”的最大特点是偏僻,离县城近30公里,没有像样的道路,妻子孕检成了大问题。

        为方便妻子孕检,袁春雷买了一辆自行车,从水井到县医院,一个来回就需要3小时,部队中午用水高峰需要有人控制设备,袁春雷根本没有时间陪妻子检查,只能是上午把妻子送到医院,中午自己回水井房,下午再回去接她。独自在医院做检查的朱红,每次看到一对对相依相扶的夫妻,心里总觉得酸酸的,可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一时不便,方便了千余人的生活。

        有一次,袁春雷刚把妻子送到医院,外面就下起了大雪,气温降到零下23度,朱红对他说,“要不,中午就别回家了,”他没有说话,只是充满歉意的看着妻子,轻轻摇了摇头。当袁春雷下午骑着自行车赶回医院时,冻的连话都说不清楚,眼睫毛上挂满冰霜。朱红心疼地握起丈夫的双手,放在嘴边不停哈气。感受着妻子温暖的气息,袁春雷笑了,双眼笑出眼泪,眼泪融化了冰霜。

        后来,朱红画了一幅小画送给丈夫,画中是一个穿着军装的“小孩儿”开心地骑着自行车,车后架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双手紧紧抓着他的衣襟,下方还写着一行字:你去哪,我就去哪。

        团党委知道后,专门派车按时接送朱红孕检,几位团领导时常前去看望他们夫妻,送去营养品、育儿书籍、取暖设备。官兵们也纷纷去“串门子”,一袋水果,几斤猪肉……真心回报着他们长年默默无闻的奉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