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那是一条神奇的“电力天路”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素描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5日   02 版)
    CFP

        12月的拉萨,干燥寒冷,周围荒芜的山上绿色全无,只有一座座白色输电塔架傲然挺立。

     

        “塔架‘长’得比树都快。”拉萨市乃琼镇岗德林村党支部书记阿努指着远处的一座座塔架,欣喜地诉说着村里的变化,“现在24小时不停电,电酥油桶、电暖气走进了家家户户,而在没联网的一年前,停电是常有的事,很多电器不能用,只能当摆设。”

     

        岗德林村的变化,正是由阿努口中的“联网”带来的。2011年12月,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题最多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成投产,实现了西藏电网与区外电网的“联网”。

     

        “‘联网’一年来,西藏供电短缺、电力不稳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西藏自治区能源办公室能源处处长向建华说,“青藏联网工程因此被称为铺设在雪域高原上的‘电力天路’。”

     

        一年向藏输电6亿度

     

        拉萨远大建材公司原来每年冬春季节都要停产,是因为政府要对工业企业进行拉闸限电。“西藏的居民用电占用电总量的60%,电对老百姓生活很重要,我们只能优先保障居民用电。”向建华皱着眉头解释这“无奈之举”。

     

        西藏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高应云介绍说,2005年以后,西藏经济发展加速,用电量迅速攀升,电力负荷的年增长幅度都在18%以上,电力供需缺口最高达50%以上。

     

        青藏联网工程为西藏的电力短缺带来了全新解决方式。通过“电力天路”,西藏电网与青海电网及整个西北地区电网实现互联,将外省多余电量输送到西藏,有效缓解了西藏的电力短缺状况。

     

        “截至今年11月底,青藏联网已累计为西藏送电约6亿度,占西藏最大电网——藏中电网总电量的23.98%。”说起“电力天路”,一向稳重的高应云不禁兴奋起来。

     

        “电力安全有了保证”

     

        2009年6月,承担着藏中电网40%以上负荷比重的羊湖电厂因机械故障突然停机,包括拉萨在内的整个藏中电网因此大面积停电。回忆起那次停电,高争建材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董志升仍心有余悸:“那是最严重的一次停电,我们的生产足足停止了40分钟,60米长、造价1000万元的回转窑卡住不动,差点变形报废。”

     

        “实现联网后,在电站发生事故时,西北电网可从外部向我们提供电力支撑,确保西藏的可靠供电,西藏电网因此更加安全。”西藏电力公司总经理刘晓明表示,工程投产以来,西藏未发生过一起无故停电事件。

     

        青藏联网工程由西宁到格尔木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格尔木到拉萨的4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和藏中220千伏电网工程组成,不仅将外部电力输送到西藏,还可以实现“反送”,将西藏夏季富余的水电资源输送出去。

     

        “西藏的水电、风能等能源丰富,未来几年内,能够达到120万千瓦的电力装机总量,而西藏全区电力总需求才60万千瓦。”向建华非常看好西藏电力的发展前景。

     

        “坚决不让工程破坏生态环境”

     

        在拉萨换流站,怀有身孕的藏族姑娘次旦央金在各种设备之间忙碌着,并不担心站内的辐射,“换流站设备虽然存在辐射,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防止辐射,根据环保部门测算的参数,现在站里的辐射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都没有不利影响。”

     

        拉萨换流站是青藏联网工程的受端站,海拔3820米,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电力换流站,所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在运营过程中,保护好周围的环境是工作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处理每天的生活污水,站内建造了污水处理系统。经过这个系统,污水不会排到外面,而用于站内绿化。”曾任拉萨换流站副站长的刘光辉谈到这里的环保措施,如数家珍,“我们还将加装降噪墙,包裹住变压器,阻挡噪音传播。”

     

        不仅在拉萨换流站,整个青藏联网工程穿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三江源等多个自然保护区,沿线高寒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冻土广布,是世界海拔最高、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输变电工程,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单设了3.7亿元的环保和水保专项资金,用于施工人员环保教育、植被保护、固体废物处理等。”回忆起建设过程中的环保措施,高应云信心满满,“我们将生活垃圾实行密闭存放、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坚决不让工程破坏脆弱的生态坏境。”

     

        历时16个月建成的“电力天路”也为西藏带来了可观的环境效益。投产一年来,青藏联网工程为西藏输送电量6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5万吨。向建华赞叹着“电力天路”的环保效益,现在电力供应稳定了,将加快发展旅游、特色食品加工等低碳经济,建设“美丽西藏”。

     

        (本报记者 杨 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