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信息与动态

    《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首批书籍发布仪式在广东佛山举行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3日   11 版)

        由中山大学、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承办的《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首批书籍发布仪式暨“区域文化资源整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南海区西樵山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两岸三地的60多名学者与会。

        西樵山是岭南风景与人文名山。六千多年前,西樵山已开始生产大量新石器,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将其与山西鹅毛口并列为新石器时代全国最大的两大石器制造场,西樵山的石器引领了一个地域的农业文明的到来,因此西樵山又被一些考古学家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明代中叶,著名学者湛若水、方献夫、霍韬等都长期在西樵山讲学并兴修书院,引起了包括王阳明在内的众多思想家的关注,明代浙江学者方豪因而有“天下之西樵”之叹。晚清民国时期,西樵地区涌现出了以康有为、陈启沅、詹天佑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政治、思想、实业等方面引领中国变革方向的标志性人物,堪称传统中国走向近现代的一个缩影。此外,西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引人注目,如典型的桑基鱼塘、西樵人黄飞鸿所发展的南拳,以及影响远及珠三角地区乃至香港的各种信仰与仪式等等。

        2010年9月,西樵镇政府与中山大学签订了全面整理发掘西樵历史文化资源,启动《丛书》编纂的合作协议。据丛书主编温春来教授介绍,编辑组将坚持高品味和学术准则,按历史文献(包括精英们撰写的传统上归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的文献、档案、报纸以及家谱、契约、碑刻、宗教科仪书等民间文献)、物质文化遗产(诸如考古遗址、古村落、古建筑、文物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戏曲、传说、民谣、民谚、民俗、口述史、信仰与仪式以及生产技艺等)三大类别,聘请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古建筑学、考古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西樵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与出版,最终将编修出一套书籍数量达300种左右的大型丛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推出的首批书籍共有11种。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丛书》探索了一条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途径,为相关学术领域做了宝贵的资料积累,并提升了地方的区域文化形象与品位。(华 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