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公众广为关注的白酒塑化剂、“黄金大米”、饮用水质、急诊救援和职业病等焦点问题。
关切之一:监测塑化剂
针对频频曝出的白酒塑化剂问题,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表示,卫生部已安排了对诸如婴幼儿食品、白酒、油类、方便面料包等重点食品的塑化剂方面的风险监测,相关情况将会公布。
“加强监测主要是为了解我国食品中的塑化剂是否存在迁移、污染,或者存在人为添加的情况,同时也是为制定相关标准积累经验。”苏志回答道。
关切之二:“黄金大米”
对于上周公布的“黄金大米”事件调查结果,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主要当事人在接受调查时,隐瞒事实、提供虚假信息,干扰了调查的进展,违反了国家相关法规和科研的伦理原则。
邓海华表示,“黄金大米”事件暴露出少数科研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科学道德自律失范,项目承担单位对个别科研项目监管不善。卫生部将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强化对科研人员法律法规和科研诚信的教育,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关切之三:“急诊无床”
近日,“‘120’拉病人连跑5家医院因急诊无床位得不到收治”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对此,邓海华表示,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明确规定,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者推诿急诊患者。
邓海华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急诊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非急诊占用了急诊的床位、没有及时转诊到专科或者是住院进行诊疗服务;院前医疗急救与医院急诊室之间信息欠缺沟通,衔接不好。
邓海华表示,卫生部门将加强急诊医疗资源的建设。针对急救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即将出台《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关切之四:饮用水达标率
根据今年7月1日全面实施的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卫生部和建设部日前联合组织对承担全国城市80%公共供水的1000多家水厂进行了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83%。
“‘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提高饮用水监测能力,目标是县级必须能够监测常规指标。地市级除了常规指标外,还应具备一些重点的非常规指标的监测能力;省级应该具备106项指标的全项检测能力。”苏志表示,目前我国设置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2.86万个,覆盖全部省区、地市和30%的县。
关切之五:修订职业病目录
针对医护人员面对艾滋病患者就诊时存在职业暴露的问题,苏志表示,卫生部正在组织专家修订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考虑是否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列入职业病目录,这也是在修订职业病目录时专家讨论非常激烈的一个焦点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研究员李涛指出,血源性病原体主要分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两大类,医护人员是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主要人群,做好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职业性防护,既是保护医护人员,也是尊重患者。(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