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名的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林丹,人称“超级丹”,来自南京军区政治部体育训练中心羽毛球队。
其实,从这里登上世界羽坛冠军宝座的,远不止一个“超级丹”。自1992年建队来,他们先后培养出林丹、赵婷婷、汪鑫、蒋燕皎、潘攀、何汉斌、李雪芮等7位世界冠军,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202次折桂,被誉为“冠军摇篮”。
“是军人就要争第一”
走进南京军区羽毛球队球馆,“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幅标语牌分外夺目。“是军人就要争第一,穿军装就要为国争光!”这就是南京军区羽毛球队队员的共同誓言。
一颗崇尚荣誉的心,两只尺寸不同的鞋,三面同时升起的国旗,记载着一段为荣誉而战的感人故事。2002年初,球队赴澳门参加公开赛,为克服晕车晕船带来的不良反应,队员黄琴途中服用了一些晕车药,后药物过敏,双脚肿胀。她忍痛坚持参加女单、混双两个项目的比赛,在夺得混双第3名后,她的右脚已经肿得像馒头,水泡密布,有的地方已溃烂。面对即将开始的女单三四名决赛,带队主教练考虑到本队两名队员已经会师女单决赛,心疼黄琴,说:“我们已经包揽冠亚军了,你的脚伤严重,不能坚持就算了。”午饭时,大家一句无心之话,“如果能将三面国旗同时升起,那就更好了”,激起了黄琴的斗志:无论如何也要拼下第三名。为了打好比赛,她左脚穿着37码的鞋,右脚缠上纱布,穿着向男队员借来的39码鞋,咬牙夺得第三名。这就是南京军区羽毛球队,一个钢铁般的英雄团队!
南京军区羽毛球女队主教练陈伟华,1987年转业回老家福建上杭,任县体委主任兼体校校长,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当南京军区羽毛球队请他回队工作,他毫不犹豫地二次入伍。如今,培养出多位世界冠军的陈伟华,已是抢手的“金牌教练”。
“要出击就战斗到底”
林丹是个打不垮的钢铁战士。他说:“要出击就战斗到底!”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是当今羽坛顶尖高手,技战术水平和林丹难分上下。2011年8月,两人第一次在世锦赛上争夺冠军。尽管李宗伟赢得首局胜利,尽管他在决胜局曾以20∶19暂时领先,但是林丹并未怯手,最终赢得冠军。
近几年,南京军区羽毛球队名气越来越大,国内外不少同行前来“取经”。结果发现,“真经”其实很简单:一个技术动作的练习,由常规的10至15分钟增加到30至40分钟;网前小球处理,正常练300个左右,他们增加到1000个;队员平均每天跑动近10公里,挥拍近万次,常常累得筷子都拿不起来。在球馆墙壁上,竖着“为了国旗升起来,哪怕自己倒下去”的醒目标语;每个队员的床头,都贴着“顶住,别趴下”等座右铭。不少教练感慨:“你们不愧为解放军代表队,我们输就输在少了一股气。”
“不用一把尺子量长短”
大部分队员入队时才十一二岁,南京军区羽毛球队注重从世界观、人生观入手,帮助他们明确“为谁当兵、为谁打球”的基本道理,牢固树立“球队就是部队”理念,用铁的纪律凝聚军心,真正使“军”字招牌成为冠军品牌。
多年来,球队坚持因材施教,“不用一把尺子量长短,不用一个模式育人才”,把个人优长发挥到极致。国内羽毛球界普遍认为运动员不宜在15岁前确立个人打法,但南京军区羽毛球队教练组反其道而行之,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特点、性格脾气等因素,及早设计适合每个队员的技战法,避免走弯路。
队员蒋燕皎身材矮小,背有点驼,没被其他球队看好,却被独具慧眼的南京军区羽毛球队看中。进队后,根据她步伐灵活、手法细腻、心理素质好等特点,南京军区羽毛球队专门制定拉吊、防守反击的打法,着重培养她的基本功和稳定性,增强持续多拍能力。第十届全运会上,决赛中与世界冠军龚睿娜相遇,蒋燕皎不急不躁、沉着应对,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特长,一举夺得女单金牌。
(本报特约记者 王余根 本报通讯员 高路江 曹顺华)